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问头身

问头身

十问之一。头身疼痛是常见证候。头痛、全身痠痛伴有恶寒发热的,多为外感病。头痛重胀,时发时止,或伴有眩晕,多为内伤病。突然头痛较重的多属实证,经常性头痛的多属虚证。痛在额部的,多属阳明胃经;痛在头两侧的,多属少阳胆经;痛在项背部的,多属太阳膀胱经;痛在头顶部的,多属厥阴肝经。暴发眩晕,多属实证,可因肝火上升或痰气上逆所致;久患眩晕,多属虚证,可因气血不足或肾气亏损所致。身痛无定处,伴有外感见证的,多属表邪;痛有定处或游走不定,主要在关节部位,无外感见证的,多属风湿痹证。他如闪挫扭伤阴虚血亏、瘀血阻滞经络,均可引起身痛,当综合病史和其他脉证进行辨证

猜你喜欢

  • 米疽

    病名。发于腋下之无头疽。《灵枢·痈疽》:“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又名腋疽、疚疽,由肝脾二经气血凝滞而成。初起一核,漫肿坚硬,皮色如常。不热不疼,日久将溃始转红色,微热疼痛。初宜内服柴胡清肝汤加乌

  • 王氏封囟散

    《幼幼新书》卷六引《王氏方》方。又名封囟散。柏子仁、防风、天南星各四两。每次一钱,以猪胆汁调匀,摊绢上,按囟大小贴敷,常以水润勿干,一日一换。治小儿解颅,囟大、骨缝不合,咳嗽鼻塞。

  • 句骊客

    【介绍】:三国魏针灸医生。高句骊国(今朝鲜)人。佚名。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善用针,取寸发斩为十余段,以针贯取之,言发中虚,其妙如此。

  • 明子

    见《安徽中草药》。为木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 芎苏饮

    ①《类证治裁》卷二方。人参、紫苏、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桔梗、川芎、柴胡、木香、葛根。加姜、枣,水煎服。治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者。②经验方。见《简明中医内科学》(南京中医学院)。苏叶、柴胡各6克

  • 芩连芍药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白芍药二钱,黄芩、黄连、木香、枳壳各一钱半,陈皮一钱,炙甘草三分。水煎服。治热痢。

  • 目飞血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睛飞血,俗称铺红。《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飞血者,谓赤脉散于白睛之上是也。由肝藏气虚,为风热所乘,致血飘溢,散络白睛,势若飞驰,故谓之飞血。治法宜镇肝气,平心火

  • 猿猴摘果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操作方法有五种:①用两手摄扯儿螺蛳骨处皮肤(见陈氏《小儿按摩经·手诀》)。②用左手大食二指从儿阳穴上捻动至关中转到总筋左边,右手大食二指捻动自阴穴向上转到关上(见

  • 手气

    证名。亦称手肿痛。见《证治要诀》卷三。指手指肿痛或连臂膊作痛。多因脾虚风湿或风热挟痰,内阻经络所致。宜用五痹汤、蠲痹汤等方。因肿疡所致者,宜按痈肿论治。

  • 本草经集注

    药物学著作。七卷。梁·陶弘景约撰于五世纪末。本书是《神农本草经》较早注本的一种。书中补充了原书“序例”部分,并创用了“诸病通用药”的体例,便于药物检索。在药物方面辑录了原书及《名医别录》(为《本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