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分类草药性》。为蜀葵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南方草木状》。为榼藤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指湿浊邪气阻遏清阳,蒙蔽头部孔窍,出现神志昏蒙和听觉障碍的病机。《温热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
①经穴名。在上肢者称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在下肢者称足五里,此处之脉动,为古代三部九候诊法中“下部天”的测按部位,以候肝气,属足厥阴肝经。见各该条。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劳宫,见该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人指甲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为紫贝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见陈实功条。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脐下痛牵引左右,两胁下俱大痛者名曰寒疝,因呼吸冷风乘虚入腹故也。治宜辛温之剂祛其寒……宜羊肉汤。”(乌药、延胡、防风、当归、甘草、桃仁、川芎、香附、陈皮、桔梗、苍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