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的下壁。详腭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风化硝、蒲黄各半两。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钱,点揩舌之上下。治风热上攻,舌硬肿大不消。
针具名。一种浅刺皮下埋置留针的专用小型针具。常用的有颗粒式和揿钉式(即揿针)二种。颗粒式皮内针尾端如麦粒,身长有5分、1寸两种,粗细如毫针;揿钉式皮内针尾部绕成圆形,状如图钉,身长1~2分。使用时将针
见《集验简易良方》卷一。即蟾酥丸第六方,见蟾酥丸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珍珠草,详该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二三日,遍身疼痛,此寒邪入骨,或发热或不发热,俱宜解表,服乌药顺气汤(乌药、僵蚕、川芎、白芷、陈皮、枳壳、干姜、甘草、麻黄、姜、葱,水煎温服)。”参见经行身痛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作劳瘵。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失枕,详该条。
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