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锁口

锁口

证名。①见《外科辑要》卷三。指疮口不敛,周围组织渐高坚硬。多因疮疡溃后,感受风湿热毒,或不慎房事或饮食禁忌,或外用药物不当所致,可用银针挑破疮口四周,以木耳焙研极细末,麻油调敷可消;亦可用丹药腐蚀;待硬结去后,外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收口。②天花痘疹之生于环唇者,名锁口。《医宗金鉴》卷五十七:“(痘)口之上下四旁,连串环绕者,亦名锁口。”

猜你喜欢

  • 内痔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内痔每便即有血……出血过多,身体无复血色。”即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的痔。其症为患部有紫红色块状物突出,伴肛门部不适感,常有便血。根据痔核大小,脱出程度,能否还纳及还纳难易分为

  • 湿火

    指湿郁化火而伤脾胃之阴。症见口渴不饥、大便坚结,苔先灰滑,后反黄燥。《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久生热,热必伤阴,古称湿火者是也。”

  • 水仙散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荷叶(取未展者,阴干)不拘量。为末,每服三钱,食前热童便调下,以下恶物为度(一方用大干荷叶五片,烧令烟尽,为末作一服,服法如上)。治打扑坠损,恶血攻心,闷乱疼痛。

  • 臭息

    证名。指走马牙疳患者之口臭。参见走马牙疳条。

  • 千金葳蕤汤

    即葳蕤汤第一方,见葳蕤汤条。

  • 伏暑晚发

    病名。指伏暑之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重订广温热论·湿火之症治》:“至于秋暑,由夏令吸收之暑气,与湿气蕴伏膜原,至秋后而发者是也。……发于处暑以后者,名曰伏暑,病尚易治;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名曰伏暑晚发

  • 凤尾蕨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 石濡

    出《名医别录》。为石蕊之别名,详该条。

  • 春尖叶

    见《重庆草药》。为椿叶之别名,详该条。

  • 浪脐生

    《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清理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类似于臀足位分娩,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