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金边兔耳

金边兔耳

《中药大辞典》:金边兔耳

药材名称金边兔耳

拼音Jīn Biān Tù ěr

别名耳草(《慈航活人书》),兔耳箭、金茶匙(汪连仕《采药书》),小鹿衔、银茶匙、忍冬草、月下红(《百草镜》),兔耳一枝箭(《纲目拾遗》),扑地金钟(《泉州本草》),天青地白肺形草、毛马香、牛眼珠草、橡皮草(《湖南药物志》),大种巴地香(《贵州植药调查》),一枝香、倒拔千金、毛鹿含草、红金交杯、铜调羹、铁交杯、通天草、山蝴蝶、猪心草、兔耳金边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巴地虎、牛皮菜、朝天一柱香(《贵州草药》)。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菊科植物杏香兔儿风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具匍匐状较短的根茎。茎直立,高30~60厘米,具棕色长毛,不分枝。叶5~6枚,着生茎的下部,近乎轮生;卵状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心脏形,全缘或呈波状,稍有短刺齿疏生,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具棕色长绒毛,有时下面呈紫红色;叶柄长3~10厘米,有棕色绒毛。头状花序细长,有短梗或近于无梗,成总状花丛。总苞细管状,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苞片多层,外层苞片较短,卵状狭椭圆形,长约4毫米,内层苞片披针形,长15毫米,先端尖锐,花白色,稍有杏仁气味。瘦果倒披针状长椭圆形,长4.5毫米,宽约1毫米,扁平,基部狭窄,有纵条纹和细毛;冠毛棕黄色,长约10毫米。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阴地。分布华东、中南各地。

药理作用水煎液(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菌圈清晰透明,直径有17毫米(纸片法)。

性味甘,寒。

①《纲目拾遗》:"味甘淡。""性寒,味苦。"

②《泉州本草》:"苦,寒,无毒。"

③《贵州草药》:"性温,味微甜。"

归经《纲目拾遗》:"入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虚痨咳血,汲热黄疸,水肿,痈疽肿毒,瘰疬。

①汪连仕《采药书》:"入血分,止吐血,治肺痈。"

②《纲目拾遗》:"治虚痨吐血。""行血凉血,清肺火。治吐血,痨伤,肺痈,肺痿,黄疸,心疼,跌打,风气,伤力,咳嗽咯血,肿毒。"

③《泉州本草》:"清热泻肺火,凉血止血。治肺痈,肠痈,肺虚骨蒸痨热,痈疽肿毒。"

④《湖南药物志》:"消炎解毒,止血生肌。"

⑤《贵州草药》:"散寒解表,利水除湿,解毒软坚,镇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捣烂塞鼻。

复方①治咳嗽吐血:㈠杏香兔耳风。煮猪肺食。㈡杏香兔耳风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水肿:㈠大种巴地香根二两。煎水服。(《贵州草药》)㈡鲜杏香兔耳风根。加食盐捣烂,敷肚脐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骨蒸劳怯:兔耳一枝箭,蒸鸡服。(《纲目拾遗》)

④治肠痈,肺痈:兔耳草二两,白石楠叶嫩脑十二个,好酒煎服。(《慈航活人书》)

⑤治跌伤:杏香兔耳风。水煎服。

⑥治肿毒:杏香兔耳风。捣烂敷患处。

⑦治鼻疳,虫病:杏香兔耳风。捣烂,塞鼻孔内。

⑧治刀伤蛇咬伤:杏香兔耳风。捣烂外敷。(⑤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⑨治九子疡:大种巴地香。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边兔耳

药材名称金边兔耳

拼音Jīn Biān Tù ěr

英文名Frangrant Ainsliaea Herb, Herb of Frangrant Ainsliaea

别名耳草;兔耳箭;金茶匙;小鹿衔、银茶匙、忍冬草、月下红、兔耳一枝箭、枝箭、扑地金钟、天青地白、肺表草、毛马香、牛眼珠草、橡皮草、一枝香、倒拔千金、猪心草、通天草、毛鹿含草、兔耳金边草、朝天一柱香、大种巴地香、兔耳一支香、四叶一支香、兔儿风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百草镜》:兔耳一枝箭,叶如橄榄形,边有针刺,只七、八叶贴地生,八月抽茎,高近尺许,花如柏穗而有萌刺,茎叶有毛。七月采。

2.《本草纲目拾遗》:金边兔耳,形如兔耳草,贴地生,叶上面淡绿,下面微白,有筋脉,绿边黄毛,茸茸作金色。初生时,叶稍卷如兔耳形。沙土山上最多。兔耳一支箭,生阴山脚下。立夏时发苗,叶布地生,类兔耳形,叶厚,边有黄毛软刺,茎背俱有黄毛,寒露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nsliaea fragrans Champ.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拣去杂质,抢水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桔香兔耳风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具匍匐状短根茎。茎直立,被棕色长毛,不分枝。叶5-10枚,基生;叶柄长3-10cm,有毛;叶片卵状长椭圆形,长3-10cm,宽2-5cm,先端圆钝,基部心形,全缘或呈波状,有时疏生刺状齿,上面绿色,下面有时紫红色,被棕色长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总状;有短梗或近无梗;总苞细和状,长约15mm;总苞片数层,外层较短,卵状狭椭圆形,内层披针形,先端尖锐;花筒状,白色,稍有杏伸气味。瘦果倒披针状长圆形,栗褐色,扁平,有纵条纹及细毛;冠毛羽毛状,棕黄色。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木林下、沟边草丛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皱缩卷曲。茎短,被褐色长柔毛。叶4-7枚,轮生或稍互生排列于短茎上,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长5-10cm,宽3-7cm,先端较圆钝,基部心形,全缘,上表面几无毛,叶缘、下表面及叶柄被褐色柔毛;叶柄细,长可达7cm。气微香,味苦。

化学成分全草含无羁萜酮(friedelin),表面羁萜醇(epifriedelinol),羊齿烯醇(ferneneol),三十二烷酸(dotriacontanoic acid),二十六醇(hexacos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1]。

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8α-羟基-11α,13-二氢中美菊素C(11α-13-dihydrozaluzanin C),中美菊素(zaluzanin)C,和丁香烯(caryophyllene),豆甾醇(stigmasterol)[2]。

药理作用水煎液(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菌圈清晰透明,直径有17mm(纸片法)。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补虚;凉血止血;利湿解毒。主虚劳骨蒸;肺痨咳血;妇女崩漏;湿热黄疸;水肿;痈疽肿毒;瘰疬结核;跌打捞员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包煎),10-15g;或感研粉。外用:适量,捣敷衍;或绞汁滴耳。

各家论述1.汪连仕《采药书》:入血分,止吐血,治肺痈。

2.《本草纲目拾遗》:治虚痨吐血。行血凉血,清肺火。治吐血,痨伤,肺痈,肺痿,黄疸,心疼,跌打,风气,伤力,咳嗽咯血,肿毒。

3.《泉州本草》:清热泻肺火,凉血止血。治肺痈,肠痈,肺虚骨蒸痨热,痈疽肿毒。

4.《湖南药物志》:消炎解毒,止血生肌。

5.《贵州草药》:散寒解表,利水除湿,解毒软坚,镇惊。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线鱼

    《中药大辞典》:金线鱼药材名称金线鱼拼音Jīn Xiàn Yú别名洞鱼、波罗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小鲈鲤的肉。原形态体长而侧扁

  • 金丝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桃药材名称金丝桃拼音Jīn Sī Táo别名金丝海棠、五心花来源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金丝桃Hypericum chinense L.,以根入药。随时可采,晒干。性味苦

  • 蜡梅花

    药材名称蜡梅花拼音Là Méi Huā英文名Wintersweet Flower别名腊梅花、黄梅花、铁筷子花、雪里花、巴豆花、蜡花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救荒本草》:蜡梅花,多生南方,今北土亦有之

  • 石榴根皮

    药材名称石榴根皮拼音Shí Liu Gēn Pí来源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以根、茎皮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酸、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杀虫

  • 苦果

    药材名称苦果别名洋苦果、吕宋豆、吕宋果来源马钱科苦果Strychnos ignatii Bergins,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菲律宾、越南、泰国。化学成分含番木大鳖碱等生物碱。性味苦,温。有大毒。功能主

  • 小蓝花地丁

    药材名称小蓝花地丁拼音Xiǎo Lán Huā Dì Dīnɡ别名紫花地丁、蓝花地丁、大冠远志、小丁香来源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小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var.

  • 枇杷核

    《中药大辞典》:枇杷核药材名称枇杷核拼音Pí Pá Hé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苦杏仁甙,蜡醇,氨基酸:4-亚甲基-DL-脯氨酸、反-4

  • 石斑鱼

    药材名称石斑鱼拼音Shí Bān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鳍科动物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等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pinephelus fario(Thunberg)2.Epinephelus aw

  • 鸦片

    《中药大辞典》:鸦片药材名称鸦片拼音Yā Piàn别名底野迦(《唐本草》),阿片、阿芙蓉(《纲目》),亚片(《随息居饮食谱》)。出处《纲目》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果实中的液汁凝固而成。通常于果

  • 扇蕨

    《中药大辞典》:扇蕨药材名称扇蕨拼音Shàn Jué别名搜山虎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扇蕨的根茎或全株。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而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