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浆
【介绍】:
宋代医生。字孔济。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平不详。
【介绍】:
宋代医生。字孔济。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平不详。
即二仙汤,见该条。
病名。见《幼幼集成》。系指口角生疮,多见于小儿。即口吻疮。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即位于骶骨正中点处。主治泄泻,久痢,难产;以及慢性肠炎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病名。小儿暑病之一。出《幼科要略》。为感受暑邪而致的突然昏迷。多因小儿平素体质较差,元气虚弱,感受暑热之邪,热迫营血,逆传心包;或由于暑邪挟湿,湿浊生痰,痰浊上冲,蒙蔽心窍,以致出现突然昏迷,不省人事
【介绍】:见吴源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卷九。系指小儿发癎瘥后六七岁不能语音。《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风痫因儿衣厚汗出、以儿乘风取凉太过,为风所伤得之。其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发瘈疭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马尿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25。出《脉经》。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位于侧腰部,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等)。另说“一头齐神阙,一头齐命门,折中是穴”(《循经考穴编》
《素问》篇名。痿,同萎,四肢枯萎不用也。本篇以五脏五体之所合,分别论述了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病因、病理、辨证和治疗,以及五脏之痿始于肺和治痿独取阳明的道理。故名。
古病名。九积之一。指饮涎壅聚而成积者。《儒门事亲》卷三:“涎积,咽如拽锯,朱砂、腻粉之类,甚者瓜蒂、甘遂。”上药性烈有毒,宜慎用。参见痰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