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润安
【介绍】:
见邹澍条。
【介绍】:
见邹澍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经血夹有青色液体。参见经漏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医学入门·痫》:“心痫,面赤,口张,摇头,马嘶。”《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赤目瞪,吐舌啮唇,心烦气短,其声如羊者曰心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症因惊
病证名。系指舌长吐出口外而收缩无力。参见舌纵条。
亦称脉应四时。脉象随着四时气候寒温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生理现象。人体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脉象相应有微弦、微洪、微毛(浮)、微石(沉)的差异,这是属于生理范围,脉诊时要注意结合四时
药物剂型之一。由药物粗粉或配少量茶叶与粘合剂混合而成。制成小方块或长方块,亦有制成饼状剂型。用时将药块打碎,置于有盖茶杯中,冲入沸水泡汁代茶服用。常用茶剂如午时茶、感冒茶、甘和茶等。
病证名。指正虚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虚呃,气不接续,呃气转大,脉虚无力。”因中气虚所致者,宜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甚则十全大补汤;因脾胃虚寒所致者,宜丁香柿蒂散、理中加丁香汤,或温胃饮加丁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千斤拔之别名。②见《泉州本草》。为草石蚕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指痢疾之由湿热积滞所致者。见《症因脉治》卷四。证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稠粘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等。或见发热。治宜清热燥湿,调气行血。可用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等方。若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苍术二两,香附(童便制)一两半,黄连、黄芩各五钱。为细末,加熟栝蒌同捣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至七丸。治气凝滞上焦,心胸痞痛。
民族方书。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566年。前后传抄11次。全书共16面。载病名76个。按病名分为:疮症、风症、痛症、伤症、不通症、其他症、产后病、毒症等8类。载药275味,方剂243首。按病名、药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