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邪所

邪所

病邪侵入的部位。《素问·调经论》:“无中其经,邪所乃能立虚。”高士宗注:“使病无中其经,庶受邪之所,乃能立虚。立虚者,使邪即去毋容缓也,此微泻兼补之法也。”

猜你喜欢

  • 鼻准红赤

    病证名。见《医学集成》卷二。即酒齇鼻。详该条。

  • 瑞莲

    出《岭南杂记》。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 努法

    刺法。指入针得气后,用大指、次指捏住针头,用中指侧压针身使之成弯弓之状,以使气行的办法。《针灸问对》:“下针至地,复出人部,补泻务待气至,如欲上行,将大指次指捻住针头,不得转动,却用中指将针腰轻轻按之

  • 鬼堂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针直鼻上入发际一寸,名鬼堂。”所指即上星穴。又《千金翼方》作尺泽穴别名。

  • 胎前手足麻木

    病证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手足麻木,此属血少,宜养血安胎,以八珍汤为主。”

  • 薛生白

    【介绍】:见薛雪条。

  • 月季红

    见《陕西中药志》。为月季花之别名,详该条。

  • 背俞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 小儿丹毒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较为全面地列举了各种小儿丹毒,此后历代文献沿袭引用并加以发展,其名称计有:胎热丹毒、赤游风、胎毒发丹、滞热丹毒、食滞丹毒、伤食发丹、赤丹、

  • 厉痈

    病名。出《灵枢·痈疽》。又名厉疽。多由足三阳经湿热下注或足三阴经亏损所致。发于足旁小趾之侧。若初起红肿疼痛,溃破有脓,属湿热偏盛,为顺证,易治;若初起局部色黯,痛不显,不易成脓,或溃破清稀,属阴气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