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喜笑不能自制之症。出《灵枢·经脉》。又称多喜。简称喜。多因心火偏亢,痰热壅盛所致。治宜逐痰降火,定志安神。可用烧盐煎汤或二陈汤探吐,并服黄连解毒汤、定志丸等方。亦有因肾亏肝旺而致。《张氏医通》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外治寿世方初编》卷二。详颊车蹉条。
①经穴名。代号:BL67。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井(金)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布有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并有趾背动脉及趾底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主治头痛,昏厥,
病证名。本证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其中多数是由于在幼小时候因病丧失听觉,无从学习语言因而成聋哑。先天性者,幼小即两耳失聪,不能语言。《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发惊癎后,六七岁不能语言。”《丹溪心法》:
【介绍】:见庞安时条。
白苔满布,有两条灰色苔呈纵形排列的舌象。若灰苔色润,可刮净者,为脾胃虚寒挟食滞,宜温中健脾消滞。若苔干厚无津,刮之不净,为肠胃热结已实,宜通里攻下(见《伤寒舌鉴》)。
证名。指白天发热,或热在白天升高。《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热则行阳二十五度,柴胡饮子。”《增补万病回春·发热》:“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小柴胡汤加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由肝脾二经火毒而成。此证生于腋下,坚硬若钉头,痒且痛,色紫黑,身有寒热,四肢拘急,烦躁作呕,痛引半身。宜服麦灵丹、蟾酥丸之类汗之。余参见疔疮条。
证名。见《中医临证备要》。由火热上炎所致者。症见舌上起红刺,舌痛而难举。治宜清热泻火。用黄连解毒汤、导赤散等加减。由阴液伤者,症见口舌干燥而痛,或舌光剥。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甘露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
即耳上,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