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初生儿有肉无皮的一种病症。见《外科启玄》卷八。又名溻皮疮。由孕母过食五辛炙煿等物,或父母患梅毒传染胎儿所致。症见患儿表皮呈片状脱落,肉色红润,如汤烫状,逐渐扩大,向四周迅速蔓延,甚则大部分皮脱
病证名。又称火泻、热泄。《证治汇补·泄泻》:“火泄者,暴注下迫,焦黄秽臭。”《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火泄,即热泄。脉数实,腹痛肠鸣,口干喜冷烦渴,小便赤涩,后重如滞,泻水,痛一阵,泻一阵,泻
即砭石。《礼记内则》:“古者以石为针,所以为刺病。”
【介绍】:见周祐条。
方书。清人编撰,撰人不详。刊于1809年。此书汇辑各科秘验方,简便易求。分通治、急救、解毒、内科、女科、幼科、外科七门,录治疗168证,用方289首。卷末附《续集验良方》两集,载方67首。后附《保婴易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即清心包之热邪。经言: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宫城也。故称。详清心条。
见《广东中药》。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穿山甲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4卷。清·黄钰撰。刊于1869年。作者因陈修园《本草经读》一书所辑《本经》的原文词旨简奥,语句参差,难于诵记,乃据此编成对偶谐韵的联句,删去原注,以供初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