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赤沙糖

赤沙糖

《中药大辞典》:赤沙糖

药材名称赤沙糖

拼音Chì Shā Tánɡ

别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纲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红糖(《医林纂要》),片黄糖(《本草求原》)。

出处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色结晶体。

性味甘,温。

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纲目》:"性温。"

③《医林纂要》:"甘,热。"

归经入肝、脾、胃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④《本草撮要》:"入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补中缓肝,活血和瘀。治产后恶露不行,口干呕哕,虚羸血痢。

①《唐本草》:"功体与石蜜同,而冷利过之。"

②《食疗本草》:"主心热口干。"

③《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杀虫,解酒毒。"

④《本草衍义》:"治心肺大肠热。今医家治暴热,多以此物为先导。"

⑤《纲目》:"和中助脾,缓肝气。"

⑥《本经逢原》:"熬焦,治产妇败血冲心,及虚羸老弱血痢不可攻者。"

⑦《本草从新》:"补,和中和血,功用与白者相仿而稍逊。和血则紫者为优。"

⑧《医林纂要》:"暖胃,补脾,缓肝,去瘀,活血,润肠。"

⑨《随息居饮食谱》:"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酒或药汁冲化,3~5钱。外用:化水涂或研末敷。

注意有痰湿者不宜服。

①《食疗本草》:"多食损齿,发疳匿,不可长食之。"

②《本经逢原》:"助湿热,不可多食。"

复方①治下痢噤口:沙糖半斤,乌梅一个。水二碗,煎一碗,时时饮之。(《摘元方》)

②治痘不落痂:沙糖调新汲水一杯服之;白汤调服亦可,日二服。(《纲目》)

③治上气喘嗽烦热,食即吐逆:沙糖、姜汁等分,相和,慢煎二十沸,每咽半匙。(《纲目》)

④治食韭口臭:沙糖解之。(《摘元方》)

⑤治虎伤人疮:水化沙糖一碗服,并涂之。(《摘元方》)

⑥治火烧、水烫:赤沙糖瓦上煨,研末,菜油调敷。(《中医杂志》(20):6,1966)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赤沙糖

药材名称赤沙糖

拼音Chì Shā Tánɡ

英文名brown sugar

别名沙糖、紫沙糖、黑沙糖、红糖、黄糖

出处出自《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茎中的液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色结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ccharum sinensis Roxb.

原形态甘蔗,多年生草本。秆高约3m,粗2-5cm,绿色或棕红色,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叶鞘长于节间,无毛,仅鞘口有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2mm;叶片扁平,两面无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肪,长40-80cm,宽约20mm。花序大型,长达60cm,主轴具白色丝状毛;穗轴节间长7-12mm,边缘疏生长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有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毛;颖的上部膜质,边缘有小毛,第1颖先端稍钝,具2脊,4脉,第2颖舟形,具3脉,先端锐尖;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有1脉,先端尖,第2外稃狭窄成线形,长约3mm,第2内稃披针形,长约2mm。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长3-4mm,无毛,先端稍膨大。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

资源分布: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

性味甘;温

归经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缓肝;活血散瘀。主产后恶露不行;口干呕哕;虚羸寒热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酒或药汁冲10-15g。外用:适量,化水涂;或研敷。

注意湿热中满者及儿童慎服。

各家论述1.《唐本草》:功体与石蜜同,而冷利过之。

2.《食疗本草》:主心热口干。

3.《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杀虫,解酒毒。

4.《本草衍义》:治心肺大肠热。今医家治暴热,多以此物为先导。

5.《本草纲目》:和中助脾,缓肝气。

6.《本经逢原》:熬焦,治产妇败血冲心,及虚赢老弱血痢不可攻者。

7.《本草从新》:补,和中和血,功用与白者相仿而稍逊。和血则紫者为优。

8.《医林纂要》:暖胃,补脾,缓肝,去瘀,活血,润肠。

9.《随息居饮食谱》: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10.《本草纲目》:沙糖性温,殊于蔗浆,故不宜多食。但其性能和脾缓肝,故治脾胃及泻肝药用为先导。《本草》言其性寒,苏恭谓其冷利,皆昧此理。

11.《本草求真》:沙糖,本于甘蔗所成。甘蔗气禀中和,味甘气寒,已为除热润燥之味,其治则能利肠解烦,消痰止渴。至于沙糖,经火煅炼,性转为温,色变为赤,与蔗又似有别,故能行血化瘀,是以产妇血晕,多有用此与酒冲服,取其得以入血消瘀也;小儿丸散,用此调服,取其温以通滞也;烟草用以解毒,亦取其有开导之力也。然性温则消、则下,故虚热过服,则有损齿消肌之病;味甘主缓、主壅,故痰湿过服,则有恋膈胀满之弊,此又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茉莉

    药材名称茉莉拼音Mò Lì别名茉莉花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茉莉Jasminum sambac (L.)Aiton,以根及花入药。秋后挖根,切片晒干;夏秋采花,晒干。性味辛、甘,凉。

  • 插田泡

    药材名称插田泡拼音Chā Tián Pào别名复盆子、大乌泡、乌沙莓、菜子泡、回头龙、两头草、两头忙、乌泡倒触伞、倒生根、乌龙毛、乌龙须、白龙须、过江龙[不定根]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

  • 补血薯

    药材名称补血薯拼音Bǔ Xuè Shǔ别名七叶薯、血参、七爪金龙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七叶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

  • 崩疮药

    药材名称崩疮药拼音Bēnɡ Chuānɡ Yào别名山暗册、山崩砂、黄京木、山暗赤、黄金稍、白筋、白暗赤、白泡、山阴木、四大天王、山甜娘。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柏拉木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黄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根药材名称黄根别名四蕊三角瓣花来源茜草科三角瓣花属植物黄根Prismatomeris tetrandra (Roxb.) K. Schum.,以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晒干。性味微

  • 香槐

    《中药大辞典》:香槐药材名称香槐拼音Xiānɡ Huái出处《浙江天日山药植志》来源为豆科植物香槐的根及果实。根,全年可采。果实,秋季采收。原形态落叶乔木,高4~16米。树皮灰褐色;幼枝灰绿

  • 风车藤

    《中药大辞典》:风车藤药材名称风车藤拼音Fēnɡ Chē Ténɡ别名黄牛叶、红龙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来源为金虎尾科植物风车藤的老茎。全年可采,切段晒干备用。原形态木质大藤本,长可达3

  • 伤寒头

    药材名称伤寒头拼音Shānɡ Hán Tóu别名细叶香茶菜、虫牙药、月风草、牛尾巴蒿、三叉金、三姐妹、三托艾、大箭根、老人风、牛尾草、三叶扫把、马鹿尾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轮叶香茶

  • 紫金皮

    药材名称紫金皮拼音Zǐ Jīn Pí别名火把草、胖关藤、掉毛草(《云南中草药》),紫金藤(《云南中草药选》),黄藤根(《广西植物名录》)。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全株

  • 山鸡腿

    药材名称山鸡腿拼音Shān Jī Tuǐ别名紫花大将军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毛瓣山梗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belia pleotricha Diels var.handell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