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豺皮

豺皮

《中药大辞典》:豺皮

药材名称豺皮

拼音Chái Pí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犬科动物

原形态豺(《诗经》),又名:豺狗(《埤雅》),红狼。

体形似犬,身长1米左右,尾长约30厘米,体重约10余公斤。头宽,颜面部较钝,额低,耳直立,较短而圆,吻部较狼短。毛色随季节、产地而异,一般通身皆呈赤棕色,或棕褐色,背中部毛尖黑色,故在背中部出现棕褐色,在体后更深些。头上暗棕色,吻部浅褐色。腹部棕色或黄白色。四肢同于背色。尾略粗,末端全黑色。

生境分部栖于山陵、森林中。群居,性凶猛,多在晨昏活动。分布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广东、江苏、福建、四川等地。

性味①《唐本草》:"性热。"

②《日华子本草》:"有毒。"

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冷痹脚气,熟之以缠病上,瘥止。"

②孟诜:"主诸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敷匿齿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豺皮

药材名称豺皮

拼音Chái Pí

英文名Jackal skin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豺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on lpinus Pallas

原形态豺,形似狼而短小,头部较宽而吻较短,体重15-20kg,体长85-130cm。四肢较短,尾长略小于体长之半。耳端圆钝。乳头6-7对。尾毛较长。通常全身毛红棕色,或近灰棕色而杂以黑毛。头部、颈部、肩部及背部色调较重,并杂有黑色毛尖的针毛,腹面呈浅灰色、棕色或棕白色,口角部位及喉部也近于棕白色。四肢前面深棕褐色,内侧白以或淡灰色。尾端几近黑色,形成黑尾尖。夏季毛短而色深,红棕色尤显深重。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地、丘陵、森林等处。而热耐寒,群居性,具猎食中型兽类之特性。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消积;解毒;止痛;定惊。主疳痢;慝齿;脚气;冷痹;小儿夜啼

用法用量内服:煮汁,或烧存性酒调,适量。外用:适量,烧存性敷。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冷痹脚气,熟之以缠病上,瘥止。

2. 孟诜:主语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敷齿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毛脉酸模

    药材名称毛脉酸模拼音Máo Mài Suān Mó出处始载于《东北草本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毛脉酸模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gmelini Turcz.采收和储藏:夏、

  • 多穗石柯叶

    《中药大辞典》:多穗石柯叶药材名称多穗石柯叶拼音Duō Suì Shí Kē Yè别名甜茶出处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来源为壳斗科植物多穗柯的叶。春、夏采收。原形态

  • 小叶云实

    药材名称小叶云实拼音Xiǎo Yè Yún Shí英文名twig or fruit of small leaf caesalpiniae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小

  • 马宝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宝药材名称马宝拼音Mǎ Bǎo别名马粪石来源马科动物马Equus caballus (L.)的胃肠中的结石。全年均可收集,将病马宰杀后摸其胃肠中有结石者,取出用清水洗净,晾干。性

  • 蝮蛇脂

    《中药大辞典》:蝮蛇脂药材名称蝮蛇脂拼音Fù Shé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功能主治《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摘录《中药大

  • 黑虎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虎七药材名称黑虎七别名铁杆七、黑龙七、大叶狗牙七来源蕨类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植物中华凤丫蕨Coniogramme intermedia Hieron.,以根状茎入药。夏秋采挖,去须根

  • 黄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背草药材名称黄背草别名进肌草、黄背茅、草糖来源禾本科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 Forsk. var. japonica (Willd.) Makino,以全草入药。

  • 厓花子

    药材名称厓花子拼音Yá Huā Zǐ别名海金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接骨丹、粘子柴、野黄栀、山枝木(金华《常用中草药单力验方选编》),山海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

  • 瞿麦

    《中国药典》:瞿麦药材名称瞿麦拼音Qú Mài英文名HERBA DIANTHI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来源本品为石竹科石竹属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

  • 小白蜡条

    药材名称小白蜡条别名小白蜡、栋青来源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以根皮、叶及果入药。全年采根皮,夏、秋采叶,秋冬采果,晒干或鲜用。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