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调小儿脾胃

调小儿脾胃

伤积治法。小儿诸疾,皆由乳食无度,过于饱伤,以致不能消化,留而成滞成积。初得之时,乳食不消,并以木香丸消积丸之类。大凡肚胀,或硬,或热,皆由内实,法当疏利。故东垣云: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消导,如枳术丸。《幼科类萃》:“小儿胃气有虚有实,虚则吐泻不食之证,实则痞满内热之证,虚者益之,实者损之,欲得其平,则可矣。胃虚木香、丁皮、厚朴肉豆蔻等剂,胃实用北桔梗枳壳柴胡大黄等剂。若夫胃中停寒,则干姜官桂丁香,又不可缺。贵在酌量,但以小小分剂与之,夫是为之平胃。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盖火能生土,当以心药入于脾胃药之中,庶几两得。”小儿脾常不足,倘贻误病情,则会长期消化吸收机能障碍,使精血化源匮乏,气血俱虚,终将形成疳疾。因此,乳食积滞后期,又当以补虚为要点,兼或辅以消导行气,以期脾胃调和而臻康复。

猜你喜欢

  • 虚劳自汗

    自汗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多由气虚所致。证见自汗,怯冷,气喘,乏力等。治宜补气固表,可用芍药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 虎须毒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颏痈。见该条。

  • 涎积

    古病名。九积之一。指饮涎壅聚而成积者。《儒门事亲》卷三:“涎积,咽如拽锯,朱砂、腻粉之类,甚者瓜蒂、甘遂。”上药性烈有毒,宜慎用。参见痰积条。

  • 骨骱接而复脱

    病名。即习惯性脱臼。出《正体类要》上卷。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引起,或外伤性脱臼治疗不当,关节结构破坏所致。常由于旋转不慎或扭、拉等动作而引起重复脱臼。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或切

  • 布指

    切脉指法。切脉者手指布置的方法。一般不论用左手或右手,均先以中指端按定病人寸口脉的关部(以掌后高骨处为准),继以食指端按于寸部,无名指端按于尺部。并根据患者的体长,相应调整三指的距离,高大者,指距稍宽

  • 蒺藜蔓

    见《千金翼方》。即蒺藜苗,详该条。

  • 小牛黄丸

    《审视瑶函》卷四方。牛黄、珍珠、朱砂、母丁香、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沉香、雄黄、人参各一钱,琥珀八分,麝香三分,煅钟乳石一钱半,白芷、当归尾各二钱半。为末,老米饭为丸,粟米大,每服一分,空腹、临

  • 太仓丸

    《证治准绳·女科》卷三方。白豆蔻、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仓米(土炒)一升。为细末,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六十至七十丸,生姜煎汤送下。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及反胃呕吐。

  • 牡桂

    出《神农本草经》。即肉桂,详该条。

  • 苏学士方

    见苏沈良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