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劳盗汗

虚劳盗汗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有阳虚阴损之别。《圣济总录·虚劳盗汗》:“此盖虚劳之人,阳气外虚,风在肌表,腠理虚疏,心气不足故也。不治则荣卫衰损,肌肉消悴,变为羸瘠。治虚劳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进退,肌瘦面黄,麦煎汤。……虚劳夜多盗汗,面色萎黄,四肢无力,不思饮食,咳嗽不止,柴胡鳖甲汤。”《证治汇补·汗病》:“盗汗者……此症多见于虚劳之人,阴气损伤,宜养荣清热。若大病之后,新产之余,及久出盗汗不止,则阳气亦虚,宜补气固阳。”阳气虚者,治宜益气敛汗,可用参芪汤牡蛎散心阳虚者,宜柏子仁汤;心肾两虚者,用心肾丸阴虚者,可用黄芪鳖甲散秦艽汤。参见盗汗、阴虚盗汗条。

猜你喜欢

  • 本草经疏

    药物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30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证类本草》中药物选出490种(其中以《神农本草经》药物为主),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

  • 大节藤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买麻藤之别名,详该条。

  • 冬瓜串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指生于两臂膊间的痈。长二、三寸,红赤高肿,疼痛无头,治以蓖麻子捣膏贴之。参见外痈条。

  • 乌巴丸

    《不居集》上集卷十七方。乌梅肉二两,巴豆霜(去油)五粒。乌梅肉水煮烂,候水少干,入巴豆,煮片刻,搅如稠糊,取出捣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至十五丸,生姜煎汤送下,不拘时服。治胸膈久为顽痰所害,面色青白浮肿

  • 捧耳摇头

    小儿推拿方法。出《幼科铁镜》。又名揉耳摇头,丹风摇头。先用两手拇、食两指揉捏小儿两耳垂,再用两手捧住小儿头部轻轻摇动。有镇惊、退热、祛风寒等作用。《保赤推拿法》:“将两手捻儿两耳下垂揉之,再将两手捧儿

  • 保顺大夫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四品。

  • 阳和膏

    即阳和解凝膏,见该条。

  • 罐罐草

    见《四川中药志》。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 食前服

    病在下焦及服补养药、补肾药、驱虫药均可在饭前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

  • 崔景哲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吏,兼懂医术。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