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谟
【介绍】:
晋代官吏兼懂医术。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开封)人,生平欠详。
【介绍】:
晋代官吏兼懂医术。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开封)人,生平欠详。
针灸经脉书。简称《黄帝内经明堂》。13卷。是《黄帝明堂经》的一种注本。为七世纪初(唐初)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前12卷论十二经脉腧穴;末1卷论奇经八脉。本书曾经唐代政府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唐以后
【介绍】:见马俶条。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指鼻塞流清涕。详鼽条。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十八方。木香、丁香、藿香、檀香、砂仁、蔻仁、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橘红、青皮、荜澄茄。为末,每服二钱,木瓜煎汤送下。治挟郁不能食。
【介绍】:清医家。字畸庵,又字青岩。原籍安徽含山,后徙居江苏武进。好读书,工吟咏,精于医术,治病有奇验,尤擅治外科疮疡、儿科痘疹和伤寒之学。崇尚医经、经方,对金元以后诸家学说多所指责。曾取其所藏医书史
古病名。①指男子尿出白物如精及女子带下病。《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王冰注:“白淫,谓白物淫衍,如精之状,男子因溲而下,女子阴器中绵绵而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索粉积,食之失度而成积,胸腹间若有所梗也。宜枳实、莱菔子。方用紫苏汤。”亦可用紫苏浓煎汁加杏泥服,即散(见《世医得效方》卷四)。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主要是用手或器械在患者一定部位进行拔拉牵引,以利于骨折和脱臼的整复。有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骨折重迭移位,恢复肢体长度的作用,为正骨的基本手法之一。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小儿初生目闭不开,多系胎有伏热,热蒸于脾所致。《幼幼集成》:“小儿初生目闭,此胎热也。”眼胞属脾,脾之脉络为热所壅,故眼胞赤肿,不能睁开。热重者并有面红唇燥。治宜清热泻脾,用生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岗梅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