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莕菜

莕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莕菜

药材名称莕菜

拼音Xìnɡ Cài

别名莲叶莕菜、大紫背浮萍、水葵、水镜草、水荷叶

来源龙胆科莕菜属植物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 (Gmel.)Kuntze,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晒干。

性味辛,寒。

功能主治发汗、透疹、清热、利尿。用于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水肿,小便不利;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莕菜

药材名称莕菜

拼音Xìnɡ Cài

别名荇菜(《诗经》),莕、接余(《尔稚》),菨余(《说文》),凫葵(《唐本草》),水镜草(《土宿本草》),荇丝菜、金莲儿、藕蔬菜(《救荒本草》),靥子菜(《野莱谱》),金莲子、莕公须(《纲目》)。

出处《唐本草》

来源龙胆科植物莕菜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浮水草本。茎细长,节上生根。叶近于对生,卵状圆形,径2.5~7厘米,基部深心形,上面光绿色,下面带紫色;叶柄长2.5~12厘米。花黄色,聚生于叶腋,呈伞形花序,有柄,长2.5~8厘米;萼片5,披针形;花瓣5,边缘呈圆齿状,有睫毛,花筒喉部有腺毛,与花冠裂片对生:雄蕊5,着生筒部,花丝短,线形,花药长卵状戟形,丁字形着生;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2~3裂。蒴果椭圆形,先端尖锐,种子多数,具细齿状的边缘。花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池塘中。分布我国南部温暖地区。

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槲皮素-3-巢菜糖甙,后者即槲皮素-3-α-吡喃阿拉伯糖(1-6)-β吡喃葡萄糖甙。

性味甘,寒。

①《唐本草》:"味甘,冷,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寒热,热淋,痈肿,火丹。

①《唐本草》:"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

②《开宝本草》:"捣汁服之,疗寒热。"

③《品汇精要》:"主诸淋。"

④《纲目》:"捣敷诸肿毒,火丹游肿。"

⑤《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痰,行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痈疽及疮疖:莕丝菜或根、马蹄草茎或子各取半碗,同薴麻根五寸,去皮,以石器捣烂,敷毒四围,春、夏、秋日换四、五次,冬换二、三次。换时以荠水洗之。(《保生余录》)

②治谷道生疮:荇叶捣烂,绵裹纳下部,日三次。(《范汪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莕菜

药材名称莕菜

拼音Xìnɡ Cài

别名荇菜、莕、接余、菨余、凫葵、水镜草、莕丝菜、符丝菜、金莲几、藕蔬菜、靥子菜、金莲子、莕公须、水铜钱、马脚草、马脚莲、水荷叶、水葵、莲花菜、小萍蓬草、小叶荷叶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莕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ymphoides peltatdμm(Gmel.)O.Kuntze[Limnanthemμm peltatμm Gmel.;Menyanthes nymphoide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茎沉水,圆柱形,长而多分枝,节上生不定根。上部叶对生,下部叶互生,叶浮于水面,近革质;柄长3-30cm,基部扩大抱茎;叶片卵状圆形,直径2.5-7cm,基部心形,上面亮绿色,下面带紫色,全缘或边缘呈波状;有不明显的掌状脉。花1-6朵簇生于节上,花梗长2-8cm;花萼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披针形;花冠金黄色,辐射状,直径2-3cm,分裂几达基部,冠筒短,喉部具5束长毛,裂片5,倒卵形,先端微凹,边缘有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扁短;子房卵圆形,蜜腺5,着生于子房基部,柱头膨大,2瓣裂。蒴果卵圆形,长约2cm。种子褐色,多数,两面扁平.边缘密生睫毛。花期4-8月,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1800m的池塘中和水不甚流动的河溪中。

资源分布:我国温暖地区多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多缠绕成团。茎细长,多分枝,节处生不定根。叶片多皱缩,完整叶片近圆形或卵状圆形,长1.5-7cm,基部深心形,近革质。叶柄长5-10cm,基部渐宽,抱茎。上部的叶对生,其他部位叶互生。气微,味辛。

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rutin),槲皮素-35-巢菜糖甙(quercetin-3β-vicinoside)[1],莕菜还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槲皮素(quercet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

性味辛;甘;性寒

归经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透疹;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透发不畅;水肿;小便不利;热淋;诸疮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痈疽及疮疖:莕丝菜或根、马蹄草茎或子各取半碗,同苎麻根五寸,去皮,以石器捣烂,敷毒四围,春、夏、秋日换四、五次,冬换二、三次。换时以荠水洗之。(《保生余录》)②治谷道生疮:荇叶捣烂,绵裹纳下部,日三次。(《范汪方》)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

2.《开宝本草》:捣汁服之,疗寒热。

3.《品汇精要》:主诸淋,解毒药。

4.《纲目》:捣敷诸肿毒,火丹游肿。

5.《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痰,行水。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公鱼

    《中药大辞典》:公鱼药材名称公鱼拼音Gōnɡ Yú别名弓鱼、工鱼(《大理府志》)。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云南裂腹鱼的肉。原形态体狭长,稍侧扁。一般长约15厘米,大者可至30厘米

  • 山白蜡条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白蜡条药材名称山白蜡条别名山杨柳、白蜡条来源杨柳科山白蜡条Salix inamoena 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涩,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

  • 水蓼

    《中药大辞典》:水蓼药材名称水蓼拼音Shuǐ Liǎo别名蔷、虞蓼(《尔雅》),泽蓼(《尔雅》郭璞注),辣蓼草(《本草求原》),柳蓼、川蓼(《植物学大辞典》),水红花(《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药蓼子草

  • 毛葡萄

    药材名称毛葡萄拼音Máo Pú Tɑo别名橡根藤、五角叶葡萄、飞天白鹤、茅婆驳骨、止血藤、蝴蜞艾、野葡萄来源葡萄科葡萄属植物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 Reh

  • 寒莓叶

    药材名称寒莓叶拼音Hán Méi Yè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叶或全草。原形态寒莓(《本草会编》),又名:肺形草、水漂沙、寒刺泡、山火莓、大号刺波。常绿

  • 甘草梢

    《中药大辞典》:甘草梢药材名称甘草梢拼音Gān Cǎo Shāo出处《珍珠囊》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的末梢部分或细根。性味《医学入门》:"性寒。"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治阴茎中疼痛及

  • 旱前胡

    药材名称旱前胡拼音Hàn Qián Hú别名前胡、红前胡、羽裂藁本、滇前胡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羽苞藁本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iticum daucoides (Franch,) F

  • 慈菇

    药材名称慈菇别名张口草、华夏慈菇、燕尾草来源泽泻科慈菇属植物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S. trifolia L. var. sinensis (Sims) Makin

  • 桃奴

    药材名称桃奴拼音Táo Nú别名瘪桃干、阴桃子、气桃子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自落的幼果。夏初拣落地的幼果,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

  • 硫黄

    《中国药典》:硫黄药材名称硫黄拼音Liú Huánɡ英文名SULFUR别名硫磺、黄牙、天生黄来源本品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