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同鬲,即横膈膜。《人镜经》:“膈膜者,自心肺下,与脊、胁、腹周回相著,如幕不漏,以遮蔽浊气,不使熏清道是也。”《难经·三十二难》:“……而心肺独在膈上者。”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膀胱经之外,十一经都或上或下通过膈部。《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②同隔。隔塞不通。《灵枢·根结》:“膈洞者,取之太阴。”

猜你喜欢

  • 野香茹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石荞苧之别名,详该条。

  • 足阳明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季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指(趾)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

  • 生津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白糖、乌梅、薄荷、柿霜、硼砂。为粗末,炼蜜为丸,噙化。治暑天发渴。

  • 青带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亦名带下青候。多因经产之后胞脉正虚,湿浊秽邪乘虚侵袭,或肝经湿热下注,伤及任脉所致。症见阴道流出青绿色粘腻,气味臭秽的液体,连绵不断。治宜调肝清热利湿。方用加减逍遥散(茯苓、

  • 鱼翔脉

    七怪脉之一。脉搏似有似无,如鱼之翔泳状。

  • 玉海

    即膀胱。详该条。

  • 猫眼疮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又名寒疮。由内郁湿热,外受风寒,凝结肌肤而成。本病多生头面手足,疮面红润光泽,起红斑成片,或有水泡,形似猫眼。治宜清热利湿散邪。内服清肌渗湿汤。外用妙贴散涂敷。类似虹膜样

  • 又名颡、额颅。前发际以下,两眉以上的部位。《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 医要集览

    丛书名。共6种,《脉赋、脉诀、真刘三点脉诀》(原题晋·王叔和等撰)、《用药歌诀》(不著撰人)、《药性赋珍珠囊》、《伤寒活人指掌提纲》(元·吴恕撰)、《诸病论》(不著撰人)、《难经》。

  • 集验背疽方

    书名。1卷。宋·李迅撰于1196年。原书已佚,现存本为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者。书中介绍了背疽的主证和兼证的鉴别、诊治及多种经验药方。现有《三三医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