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经逢原》。为葎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东医宝鉴》卷四。详胞痹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属怔忡之类。掣,牵引。以心悸掣动为主症,故名。多因心气虚寒,或胆与三焦之火传心所致。症见心动不宁,有牵引、紧缩感,甚则作痛,伴少气,咳呛或便泄。《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
综合性医书。4卷。清·郑寿全撰于1874年。全书论述内科杂症、伤寒、时病及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病证的证治。郑氏以医论为主(不载方剂),结合临床体会辨析病机及用药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即白饼子第一方,见白饼子条。
病名。见《万病回春·泄泻》。即滑泄。详该条。
似指成年女性的阴道。《素女经》:“女子阴深……五寸曰谷实。”
见白喉治法忌表抉微条。
开窍法之一。又称清心开窍。是治疗温热病神识昏迷的方法。此法多以芳香开窍药与清热药同用。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