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阳和解凝膏,见该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菊花、煅牡蛎各五钱,肉桂二两,瞿麦、蕤仁(去皮)、草决明、羌活各三两,茯苓四两,炒蒺藜(去皮)、细辛、防风、黄连各五两,斑鸠(去皮毛肠嘴爪,文武火连骨炙干)一只,羯羊肝(竹刀
内科杂病专著。8卷。清·尤在泾撰。刊于1768年。作者曾注释《金匮要略》,书名《金匮心典》。为了补充该书之不足,又撰集本书以为辅翼。书中参考历代方书,参以个人心得和经验,阐述内科杂病48门。每门首列统
【介绍】:见吕田条。
古针具名。九针之一。又称箭头针。《灵枢·九针论》:“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其针头部膨大,末端锐尖,形如箭头。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介绍】:见刘默条。
【介绍】:唐代医家。撰《太和济要方》五卷。宋·庞安时曾引用“唐大和年(827~840年),徐氏撰《济要方》”,年属大和,疑即此书。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六。①《医林绳墨·霍乱》:“若吐利并行而腹中绞痛,坐卧不安,甚则转筋,名之曰湿霍乱也。”多因饮食生冷,或感受寒、湿、暑邪所致。本病较干霍乱之欲吐泻而不得者有别。亦有以干霍乱较湿霍
出《素问·方盛衰论》。多由肾阳素亏,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或久病失养所致。包括:①肾的阴阳之气俱虚。症见滑精早泄,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腰脊痰软,听力减退,短气,四肢不温,面色少华,舌淡苔白,
方书名。又名《海上名方》、《海上仙方》、《孙真人海上方》。托名唐·孙思邈撰(据《郑堂读书记》记载,当为宋·钱竽撰)。1卷。书中列120余种常见病证的单验方,每方编成七言歌诀,便于习诵。现有《珍本医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