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脱汗

脱汗

证名。《医碥·汗》:“脱汗,阴盛格阳,汗从阳脱,味淡不咸,如珠不流,为汗绝,不治。”详绝汗条。

猜你喜欢

  • 实热衄血

    病症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指因肺胃热盛,迫血妄行的衄血。《张氏医通·衄血》:“实热衄血,脉实大便秘者,犀角地黄汤加木香大黄。”参见鼻衄条。

  • 水火不济

    心肾两脏功能失调的病机。又称心肾不交。心属火,肾属水,在生理状态下,心火下交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如果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或心火妄动,下灼肾阴,便失去了这种协调关系而出现心烦

  • 头针疗法

    又称头皮针疗法。是指针刺头皮上特定刺激区的治疗方法。它是近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将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相结合,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头皮投射区进行针刺,治疗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取得了良

  • 砂疥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六。由于血热凝滞所致。皮损形如细砂,焮赤疼痛,抓后有少量滋水。治宜内服当归饮子。类似痒疹。

  • 心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石室秘录·本治法》:“心惊非心病也,乃肝血虚而不能养心也。方用白芍五钱、当归五钱、熟地五钱、生枣仁一两、远志一钱、茯神三钱、麦冬五钱、北五味一钱、人参二钱

  • 庞安常

    【介绍】:见庞安时条。

  • 叶天士女科医案

    书名。清·叶桂撰,陆士谔编。刊于1921年。全书分为调经门、胎产门、带崩门和血室门,每门又分类记述,集录了叶氏治妇科病的诊治经验,并附论脉二则。

  • 发癥

    病证名。七癥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发瘤候)有人因食饮内误有头发,随食而入成癥,胸喉间如有虫上下来去者是也。”本病与发瘕相似。参见发瘕、癥、七癥条。

  • 寒痢

    病名。指痢疾因于寒客肠胃者。《时病论》卷三:“寒痢之证,实因炎热贪凉,过食生冷,冷则凝滞,中州之阳,不能运化,清气不升,脾气下陷,以致腹痛后重,痢下白色,稀而清腥,脉迟苔白者,当去其寒,兼扶脾土。……

  • 荔仁

    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核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