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色洁白,津少光亮,其形如片片雪花布散舌上,比一般白苔之色更白。这是脾阳衰微,寒湿凝聚中焦,不能输布津液所致。宜甘温养阳,健脾燥湿。
①见《本草纲目》。为松木皮之别名,详该条。②出《肘后方》。为槲皮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卷,附方1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疫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特别是早期症候的鉴别。卷1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商阳,见该条。
病名。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称濡泄、湿泻、洞泄。《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寒湿之气,内客于脾,则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泻。”详濡泄、湿
古作脣。又名口唇、唇口、飞门。于口之前端,分上唇、下唇。为脾之外候。《素问·五脏生成》:“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唇与发音有关,《灵枢·忧恚无言》:“口唇者,音声之扇也。”
出《事类合璧》。为柿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刘亩条。
恶阻证型之一。平素胃热,孕后冲脉气盛,胃气不降所致。症见呕吐心烦,颜面潮红,口渴喜凉饮,便秘。宜清胃热,降逆止呕。用苏叶黄连汤(紫苏叶、黄连)加半夏、竹茹、陈皮,或加味温胆汤。
化痰法之一。治疗外感风寒痰多的方法。由于风寒外束,导致肺气不宣。症见鼻塞喉痒、咳嗽痰多、舌苔薄白。用麻黄、蝉衣、杏仁、桔梗、辛荑、陈皮、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