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书。36卷。清·孙德润辑撰。刊于1826年。全书以多科疾病诊治为主要内容,摘录历代医书,分门别类整理而成。卷1~2医学总论,辨治大法及药味繁简等。卷3~35列述伤寒、内科杂病、五官科、妇科、儿
即切脉。详该条。
经穴名。见《西方子明堂灸经》。即下巨虚,见该条。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尸咽者,谓腹内尸虫,上食人喉咽生疮,其状或痒或痛,如甘之候。”又名尸咽喉。后人有谓:“阴阳不和,肺脾壅盛,风热毒气,不能宣通。故令尸虫发动,上蚀于喉。或痒或疼,如之候也,
证名。指筋脉疼痛。《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可因血少、气血痹阻、或津液耗损,筋失滋养所致。《医学正传》卷一:“若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故痛。”
见《医学入门》。即鼻隧。详该条。
唐代太医署中的一种职称。其职责为学习并协助药园师种植药物,共8名。参见药园条。
①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杠板归之别名。②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杏叶防风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指病人喜食异物。《寿世保元》:“小儿爱吃泥土,乃脾虚胃热所致,面色青黄,或是虫动。”临床上脾疳、虫积的患儿多有嗜异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