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火疡。多因火毒之邪侵犯白睛,滞结为疳。症见白睛深部向外凸起暗红色颗粒,“初起如粟疮榴子一颗,小而圆,或带横长而圆,状如豆,次后渐大”(《审视瑶函》),红赤疼痛,羞明流泪
指不应泻下的病证误用泻下的方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包括产后痢疾。多因产后饮食伤及脾胃,饮食停积于内;产后气血虚少更兼热邪伤阴,或恶露不下,败血渗入大肠所致。伤于饮食者,症见下利兼腹胀痛,里急窘迫等。治宜导滞攻
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和水轮的合称。五轮与五脏生理病理有一定的联系。《河间六书》:“眼通五脏,气贯五轮”。肉轮指上下眼皮(胞睑)部位,属脾,脾主肌肉,与胃相表里,故其疾患多与脾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谓睥内之肉,紫瘀浮泛,甚则如细泡无数,相连成片。盖睥血滞又不忌火毒燥腻,致积而不散,或碎睥出血冒风所致,宜活血为主,并用开导。”与睑停瘀血相类,参见该
见脉诀汇编说统条。
见《本草衍义补遗》。为瓜蒂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为白睛红赤的证候。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此肝经虚热也,……邪热法于肝经,虚则血流走于两目,故赤而侵睛。”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原始》名阴郄。即长强,见该条。
即小儿寒厥,详小儿厥证、小儿寒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