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不和卧不安

胃不和卧不安

出《内经》。原为胃逆气喘不得安卧之意,后世释为内伤不得卧之症。多因胃强多食,脾弱不运,停滞胃家,成饮成痰所致。《症因脉治》卷三:“胃不和不得卧之症,胸前满闷,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或头眩眼黑,睡则气逆。”治宜和胃化湿祛痰。如二陈平胃散石菖蒲海石或加栀子黄连;若大便坚结,导痰汤胃脘作痛者,滚痰丸,甚则小胃丹。”参见不寐条。

猜你喜欢

  • 赤白肉际

    掌(或跖)与指(或趾)的阴面皮色较白,称白肉,阳面生毫毛的部位皮色较深,称赤肉。赤肉与白肉的分界处,称赤白肉际。《针灸甲乙经》:“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

  • 春温三字诀

    书名。1卷。清·张汝珍约撰于1861年。书名“春温”,实际上论述以风温为主,作者用三字诀加注的形式,阐析其证治。1935年张骥将本书所提到的温病常用治疗方剂20首,编成七言歌诀,题名《春温三字诀方歌》

  • 陆心源

    【生卒】:1834~1894【介绍】:清藏书家。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咸丰(1851~1861)间举人,光绪(1875~1908)间官至福建盐运使。精于校勘学、目录学。其

  • 胎前焦渴

    见《竹林寺女科秘传》。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 阴水肿

    病证名。肿满之一。属寒属虚,主要由于患儿脾肾虚弱,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化水,以致水邪停留,外泛作肿,内停作胀。《幼幼集成》:“阴水肿,身不热,口不渴,身冷怯寒,二便自调。”脾虚宜健脾利水,用茯苓导水

  • 李恒

    【介绍】:①明医家。字伯常。合肥人。洪武初(1368)以医名,选入太医院,擢周府良医,寓居滇阳(今属云南》,奉周定王朱之命,集《周府袖珍方》等。②明医生。江陵(今属湖北)人。随父往粤,性喜旋予,弃儒业

  • 隔食

    证名。指饮食不能下膈入胃者。《医学从众录·膈症反胃》:“膈者,阻隔不通,不能纳谷之谓也。又谓之隔食,病在胸膈之间也。”参见噎膈、反胃、格食条。

  • 胸外心脏按摩术

    复苏心脏的急救推拿法。在血液循环骤停(心搏骤停、心室纤维颤动和心脏收缩乏力等)时,使病员仰卧在硬板床上,医生双手重迭,用掌根部有节奏地压迫前胸胸骨正中线下半段心前区,以维持心脏排血功能,使大脑等重要脏

  • 传经尽

    指病邪在某经传变至尽。外感病的发展演变,有一定的顺序。从某一经的证候,发展为另一经的证候叫传经。一般按六经顺传,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证候发展至厥阴经终止称传经尽。《伤寒

  • 马兜铃藤

    见《普济方》。即天仙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