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著作。又名《琼瑶发明神书》、《针灸神书大成》、《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有2卷本、3卷本及4卷本数种。旧题宋·刘真人(又作刘党或琼瑶真人)撰。撰年未详。明、清间有数种不同的刊本。重点论述用针手法及
病名。即产后乳汁自出。详该条。
即外耳部。《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耳郭上各一。”又《广韵》聃,徐锴系传云:“耳无轮郭也。”包括耳轮、对耳轮、耳垂在内的外耳部。
儿科医书。朝鲜族崔奎宪著。后经李基荣、李命七等整理出版。全书记载310种小儿常见病的病因、证候、辨证施治及方剂234首,并论述了小儿调护法及小儿诊断法。1943年由杏林书院出版。
证名。指饮食停滞,脾胃失司所致的脘腹胀满。《类证治裁·肿胀》:“食滞中满者,专消导,和中丸。”食滞中满而痛者,宜温散,药如干姜、苍术、白芷、川芎、香附、姜汁之类。若宿食不消,面黄,吞酸,宜丁香脾积丸,
见《本草纲目》。即刀豆,详该条。
解剖名。指齿根,实为牙颈。《难经》五十八难:“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见医学举要条。
书名。清·尤怡撰。原系抄本,后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柳宝诒予以分门汇辑,并加按语。包括内伤杂病、伏气、外感、外疡、妇人等32门。案语明确,说理简要。尤氏善用经方,灵活化裁,对复杂病机善于分清标本缓急,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