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疳

肾疳

五疳之一。又名骨疳急疳。多系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患有解颅、鹤膝、五迟等病;复因嗜食甘肥,不知节制,以致脏腑伏热津液耗伤,日久肾阴枯涸而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载肾疳“其候上热下冷,寒热时作,齿断生疮,耳焦脑热手足逆冷,吐逆滑泄;下部生疮,脱肛不收,夜啼饶哭,渐成困重,甚则高骨乃败。”治宜先用集圣丸(方见肝疳条),消疳解毒;继进九味地黄丸(《证治准绳》:熟地黄、赤茯苓山茱萸肉、川楝子当归川芎牡丹皮山药使君子肉)。滋阴养肾,兼以疗疳。如体质极端虚弱,宜大补气血,用人参养荣丸。②聤耳的别名。《保婴撮要》卷四:“小儿耳内出脓,秽不可近,连年不愈,口渴足热,或面色微黑,余谓肾疳症也。”

猜你喜欢

  • 髓空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髓孔,即腰俞,见该条。

  • 寒热

    ①八纲中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用以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证候。《素问·阻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

  • 八角儿

    见《本草纲目》。为天牛之别名,详该条。

  • 易虚易实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稚阳稚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感邪以后,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嚣张,出现实证热证。如急惊风证,往往发病急暴,迅即壮热,抽搐,邪热盛实,

  • 间化

    指清凉之气与湿热之气相间运化,使气候有时寒凉,有时炎热,故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

  • 竹林寺女科全书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 鬼宫

    十三鬼穴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水沟。

  • 员针

    古针具名。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员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间气。”是一种身为圆柱状,端呈卵圆形的针具。用于按摩体表,治疗筋肉痹痛等症。

  • 七表脉

    脉象分类之一。《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七表即浮、芤、滑、数、弦、紧、洪七种脉。

  • 赵鄂

    【介绍】:唐代医生。治病多奇效,后官至太仆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