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肥疮

肥疮

病名。头皮癣疾之一。出《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由脾胃湿热蕴蒸,上攻头皮所致;或因接触传染而得。初起头皮毛发根部有小丘疹或小脓疱,形如粟米,破出黄水。逐渐形成硫磺色碟形黄痂,中央凹陷,有毛发贯穿,黄痂落后可见糜烂面;有鼠尿样特殊臭气,自觉瘙痒。由于毛囊破坏,愈后留有疤痕。治疗:先用葱汤或槐条煎汤洗去黄痂,外搽风油膏或雄黄油膏、苦楝膏,亦可配合拔发疗法。相当于头黄癣。①见《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即燕口疮,详该条。②婴儿湿疹亦称肥疮。

猜你喜欢

  • 气化无权

    即气化不利。见该条。

  • 假甘草

    见《广西中药志》。为野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眼皮

    眼解剖部位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眼睑。详该条。

  • 肺气虚

    出《素问·方盛衰论》。又称肺气不足。多由寒温不适,久咳伤气,悲伤不已,劳逸不当所致。症见咳嗽气短,甚则喘促或呼吸困难,痰多清稀,疲倦,懒言,声低,怕冷,自汗,面色白,舌质淡嫩,脉虚或弱。治疗可用补脾益

  • 阎氏小儿方论

    参见小儿药证直诀条。

  • 汉医

    日本称中医为汉医或汉方医学。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现在还有不少研究汉医的学术团体,并出版不少有关汉方医学的杂志。

  • 毒根

    证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指疮口有恶肉突起,名曰毒根。治宜平安饼外贴,再以阳和解凝膏盖之,一日一换。或用铜绿,煅研极细末,掺之,外用膏盖之。

  • 天星根

    见《广西中草药》。为岗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 热灼肾阴

    指肾阴液被热邪所消耗的病变。多发生在温病后期。症见低热、手足心灼热、口齿干燥、耳聋,舌光绛干瘦,脉细数或虚数等。

  • 粘汗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即油汗。详绝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