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温疫论》下卷:“凡邪所客,有行邪,有伏邪。……所谓温疫之邪,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藏穴,营卫所不关,药石所不及。至其发也,邪毒渐张。”温病学说亦称伏邪为“伏气”,参见
①《症因脉治》卷四方。香薷、鲜藿香。以水煎汤调六一散。治热霍乱,湿热所胜,心腹绞痛,上吐下泻,烦闷扰乱,昏不知人。②见《症因脉治》卷二。即四味香薷饮第一方,见四味香薷饮条。
恶即畏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脾恶湿。”脾主运化水湿,湿盛则易伤脾阳,影响健运而产生泄泻、四肢困乏等症,故称恶湿。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妇女于月经期间呕吐蛔虫。王伯龙《养儿宝》:“经来寒热,四肢厥冷,大汗不止,呕吐蛔虫。宜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见丁奚条。
《疡科选粹》卷六方。防风、皂角刺、天门冬、黄芩、栝蒌仁、金银花各五分,当归、熟地黄、薏苡仁、木瓜、紫花地丁、白藓皮、木通各一钱,土茯苓四两,甘草三分。水煎,分二次服,服四剂后去木瓜、木通、紫花地丁、白
见营卫不和条。
见《本草品汇精要》。即青皮,详该条。
出《药性论》。即没食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