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咳

肝咳

病证名。①指咳则两胁痛,甚则不可以转动者。《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治用小柴胡汤泻青各半汤枳壳煮散加减。参肝经咳嗽条。②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诸病候》:“四曰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治宜刺足太冲。参十咳、咳嗽条。③五嗽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参见五嗽条。

猜你喜欢

  • 龟尾漏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症生于龟尾穴下,下身一段及背脊骨上皆红肿作痛,潮热身重……漏孔出脓极多。”治法:先用化肉膏外贴,至肉黑时以针拨开,则脓随针出,排脓后于孔内插药三次,促其脓干,内服中九丸

  • 躯骨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 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T。《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

  • 大腹绒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 溺窍

    尿道外口。

  • 犁嘴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犁头草,详该条。

  • 虫蜡

    见《本草求真》。即虫白蜡,详该条。

  • 皲裂疮

    病名。即皮肤裂口。出《外科启玄》卷九。因肌热骤被寒冷风燥所逼,致血脉阻滞,肤失濡养而成;并与经常磨擦、压力、浸渍等有关。多发于手掌,手指尖或足跟、足底两侧等处。患处皮肤枯燥,增厚发硬,并有长短深浅不一

  • 产后恶血冲心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即产后恶血入心。详该条。

  • 乌头桂枝汤

    《金匮要略》方。又名抵当乌头桂枝汤。乌头。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