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肌肤不仁

猜你喜欢

  • 中风不随

    病证名。小儿感受风邪而致的四肢运动障碍。《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三卷:“夫小儿中风不随者,因风邪中于肢节,客于筋脉。若风挟寒气者,即拘急挛痛;若挟于热,则缓纵不随也。”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治宜疏风

  • 大眦漏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系心经实火所致。《审视瑶函》:“此症大眥之间生一漏,时流血而色紫晕。”参见漏睛疮条。

  • 冯敏卿

    【介绍】:见冯时可条。

  • 假蒌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假蒟之别名,详该条。

  • 隐曲

    ①指心情抑郁。《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王冰注:“隐曲,隐蔽委曲之事也。”②指大小便。《素问·阴阳别论》:“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王冰注:“隐曲,谓

  • 风湿相搏

    风邪与湿邪侵犯人体后,互相结合为患。风为阳邪而善走窜,湿为阴邪,易于滞着而阻碍气血运行,故两邪相合可致周身关节肌肉疼痛。《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

  • 上清紫庭追痨仙方论

    见急救仙方条。

  • 折里十补散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 去针

    即出针,《素问·针解》:“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见出针条。

  • 冷痧

    痧证之一。《痧症度针》卷上:“阴痧,俗称冷痧。人当夏月乘凉于深堂广厦之中,消暑于冰雪瓜桃之类,遂致遏郁清阳,阴寒内沍,伤脾败胃,凝结成痧者有之;又或寒凉败脾,食痰内滞,或夜凉失被,触犯外邪;又如暑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