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情志异常

经行情志异常

病名。亦名经行脏躁经前精神异常。指每值行经前后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喃喃自语,精神异常。多因心血不足肝气郁结,痰火上扰所致。心血不足者多因素体阴虚,心失濡养,血不荣脑,神不守舍,症见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心悸怔忡,治宜养心血宁心神,方用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泻心汤加减;肝气郁结者,多由情志内伤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脾土不能化生精血,心神失养,症见精神抑郁不乐,情绪不宁,胸闷胁胀,治宜舒肝解郁,方用逍遥散加减,若肝郁化火,魂不守舍,症见狂躁不安,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治宜清肝解郁,泻火守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若因痰火壅积,上蒙清窍,神明逆乱,症见狂躁不安,头痛失眠,面红目赤,治宜清热涤痰,方用生铁落饮(《医学心悟》)。

猜你喜欢

  • 伏针伏灸

    针灸术语。指在盛夏的三伏天进行针灸治疗。民间习以此时治疗哮喘、老年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

  • 疮疡阳气脱陷

    证名。见《外科枢要》卷。因患疮疡过用克伐之剂,或脓血排泄过多,或吐泻致精血消耗,阳气虚衰而引起。其证可见畏寒头疼,咳逆呕吐,耳愦目蒙,小便难,泻利肠鸣,里急腹痛,阳缩、冷汗,牙齿浮动,肢体麻痹,厥冷身

  • 理中

    调理中焦脾胃的治法。多指中焦脾胃虚寒证,症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等,用理中汤温中祛寒。《医门法律》:“脾之体阴而用阳,胃之体阳而用阴。理中者,兼阴阳体用而理之,升清降浊,两擅其长。”

  • 血瘀不孕

    病证名。病因情志内伤气血运行不畅,或感受寒邪,血被寒凝,以致瘀血停滞,内阻冲任胞脉不能摄精受孕。症见经期错后,经行涩滞不畅,血块较多,腹痛拒按等。气滞血瘀者,兼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乳房胀痛,治宜行气

  • 脏厥

    古病名。即藏厥。指因内脏阳气衰微而引起的四肢厥冷。《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藏厥。”属寒厥重证,治宜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及灸法等急救回阳。

  • 面王

    ①即鼻准,俗称鼻尖。《灵枢·五色》:“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参鼻准条。②素窌穴的别名。见《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鼻尖端中央。

  • 肾之官

    指耳。《灵枢·五阅五使》:“耳者肾之官也。”马莳注:“肾在内而耳为之窍,所以听五声也,故为肾之官。”参见肾主耳条。

  • 黄花菜根

    见《山东中药》。为萱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 定志小丸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即定志丸第一方,见定志丸条。

  • 三焦实热

    ①上、中、下三焦同现实热的病证。上焦心肺的实热,可见胸膈闷瞀,额汗出,舌干、嗌肿、喘满;中焦脾胃的实热,可见腹痛胀满,不吐不下,喘急;下焦肝肾的实热,可见大小便不通,或下利脓血。②温病气分热邪弥漫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