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灵杂解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反映疾病的脉象。《素问·三部九候论》:“察其腑脏,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
气功术语。练功中静坐而心忘,不知自己肉体存在的高度入静状态。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①见《广州植物志》。为苹之别名,②见《闽东本草》。为夜关门之别名。③见《江西民间草药》。为珍珠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神气的耗散与恢复。《灵枢·九针十二原》:“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云面皮上有滓如米粒也。”由皮肤腠理感受风邪或因面敷胡粉,粉气入于腠理而成。类似粉刺。
《癍论萃英》方。桔梗、生甘草、牛蒡子(炒)各一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共为末,加竹叶同煎,徐服。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疼痛。
病证名。又名燕口、口吻疮。指口角生疮而湿烂。《诸病源候论》卷五十:“此由脾胃有客热,热气熏发于口,两吻生疮,其疮白色,如燕子之吻,故名为燕口疮也。”亦见于《疡医大全》卷十四。多由脾胃有热上攻口唇所致。
病名。见《血证论》卷五。早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就有关于干血的记载,症状及治疗与本病一致。病因五劳所伤,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久则瘀血不去,新血难生,津血不通外荣。症见经闭不行,
针灸经脉书。简称《黄帝内经明堂》。13卷。是《黄帝明堂经》的一种注本。为七世纪初(唐初)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前12卷论十二经脉腧穴;末1卷论奇经八脉。本书曾经唐代政府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唐以后
【介绍】:见凌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