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精神内守

精神内守

精气内存,神不妄动,以保持充沛的正气,从而抗拒病邪的伤害。《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与《素问遗篇·刺法论》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前后互参,可以看出古人的养生与防病的基本观点。

猜你喜欢

  • 产后痢疾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

  • 婆婆针线包

    见《本草纲目》。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 锁脚流注

    见《外科大成》卷四。即锁脚马。详该条。

  • 固瘕

    病名。(1)指脾肾虚寒所致大便先硬后溏的病症。《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鞭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伤寒来苏

  • 末药

    见《本草纲目》。即没药,详该条。

  • 挛节

    证名。指骨节拘挛。为骨痹之外证。《素问·逆调论》:“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圣济总录》卷二十:“肾脂不长,则髓涸而气不行,骨乃痹而其证内寒也。……外证当挛节,则以髓少而筋燥,故挛缩而急也。”参见

  • 猪痫

    六畜痫之一。《丹溪心法·证治》:“猪痫喜吐沫,以其病状偶类之耳。”即猪癫。详见六畜痫、猪癫条。

  • 药补不如食补

    食疗养生谚语。食物与药物一样,都有治病疗疾的作用,但前者气味纯正、毒副作用甚少,对人体以滋养作用见长,宜于养生;后者气味偏颇,毒副作用大,以攻邪作用为主,擅于治病。以补益的角度看,食补优于药补。在调养

  • 伤寒十六证类方

    见医学摘粹条。

  • 桃花癣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即吹花癣。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