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通
【介绍】:
元代医生。安徽怀远人。继承家学。曾任太医院提举。
【介绍】:
元代医生。安徽怀远人。继承家学。曾任太医院提举。
病证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称饮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水渍入胃,名为溢饮滑泄。渴能饮水,水下复泄,泄而大渴。茯苓甘草汤、五苓散,并灸大椎三五壮立已,乃督脉之病也。”参见饮泻、水恣
醪,浊酒;醴,甜酒。甘浊的酒,古代用以治病(见《素问·汤液醪醴论》)。
病名。因被蜈蚣螫咬中毒。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一。症见伤处剧痛,红肿热痛,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重者可伴头痛,发热,眩晕,呕吐,甚者可致昏迷。《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
病证名。见《喉科金钥》卷上。指喉痹之因于阴寒者。参见喉痹有关各条。
《医醇賸义》卷一方。黄芪、茯苓、牛膝各二钱,党参五钱,防风、白术、独活(酒炒)各一钱,炒鹿角胶一钱五分,甘草五分,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治半身不遂,手足弛纵,食少神疲,不能步履属气虚者。
外治药物疗法。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九。为敷药的一种,即将药物敷于患处四周,中央空出疮头。《医学源流·围药论》:“凡毒之所最忌者,散大而顶不高……惟围药能截之,使不并合,则周身之火毒不至矣。其已聚之毒不
脊上三个穴位的合称。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后正中线哑门穴下1寸处一穴;陶道穴一穴;第五腰椎棘突下(十七椎下)一穴。主治脑脊髓膜炎,腰背神经痛等。各直刺0.5寸~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
【介绍】:见罗美条。
五色主病之一。出《灵枢·五色》。面部色白为阳虚气血不足的证候。阳气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白。阳气虚弱,阴盛于内,寒从内生,故为寒。
病名。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①“前舌根上,或在左右两旁,或有青筋一丝在后腭,或紫点如豆大在舌根上,或青白色如蚬肉,或似桃胶,两旁红筋垂下,皆此症也。久则前心后背疼痛、暖气,喉中若虫行”(《喉症全科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