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偏视

目偏视

病证名。又名眼偏视双目睛通通睛。证见双眼平视前方时,一眼目珠偏斜于眦侧(称神珠将反);甚者偏斜眼之黑睛为该侧眼眶半掩或全部掩没(称瞳神反背),外观只显白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人腑藏虚而风邪入于目,……睛不正则偏视,此患亦有从小而得之者,亦有长大方病之者,皆由目之精气虚,而受风邪所射故也”。本病相当于今之斜视。如目珠转动灵活者,常伴有近视远视,视力极差等候,相当于今之共转性斜视。多由婴幼儿时脾气虚约束失权所致,治宜健脾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加减;由习惯不良或先天所致者,宜舒筋通络,用正容汤加减。症见一眼或两眼目珠骤然偏斜,向某些方向转动受限,兼见头痛目眩恶心呕吐,视一为二,但视物尚清晰者,相当于今之麻痹性斜视。常由风热风痰等所致,宜平肝清热,祛风涤痰,用正容汤或通肝散加减;因外伤所致者,在前方中选加红花桃仁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此类疾患皆可用针灸治疗。

猜你喜欢

  • 月行

    出《医说》引《锁碎录》。一指月经,二指经期。

  • 阴盛格阳汗

    证名。指阴寒内盛,格拒阳气于外,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身冷自汗,阴躁,欲坐泥水中,脉浮而数,按之如无,……此阴盛格阳,真武汤冷服。”参见绝汗条。

  • 五常

    即五行。《庄子·天运》:“天有六极五常。”成玄英疏:“五常谓五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伤寒论·序》:“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 目疣

    病名。《审视瑶函》:“此症或眼皮上下,生出一小核是也,乃脾胃痰气所致。”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 静坐要诀

    气功学专著。明·袁黄编撰。此书系根据佛宗天台宗《小止观》与《六妙法门》写成。其间结合了作者本人先后从云谷大师、妙峰法师请教及自己的实践经验。全书分辨志、预行、修证、调息、遣欲、广爱6篇,对修习止观者,

  • 成安大夫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始置于政和年间,官阶从六品,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称者。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巴豆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

  • 殷元

    【介绍】:隋代医生。长于针灸。《隋书·经籍志》载有《殷元针经》1卷,已佚。

  • 积热咳嗽

    病名。指咳嗽由饮食积热,胃火乘肺引起者。《症因脉治·积热咳嗽》:“积热咳嗽之症,面赤烦躁,嗽则多汗,夜卧不宁,清晨嗽多,小便赤涩,此积热咳嗽之症也。”多因膏粱积热,酒客豪饮,阳明受热,肺被火刑所致。治

  • 飞蛾叶

    见《草药手册》。为白果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