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盘肠生

盘肠生

见《张氏医通》卷十。又名推肠生蟠肠生盘肠献花盘肠产盆肠生催肠生。过去一般认为产母平日气虚临产时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儿下后肠仍不收。相当于临产时产妇直肠脱出。宋·陈选《妇科秘兰》:“临产时肚肠先出,然后产子,产子之后,其肠不收,甚是苦楚,以蓖麻子十四粒去壳研如膏,贴产母头顶,肠收即忙拭去,又名推肠生。”

猜你喜欢

  • 樟皮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樟树皮之简称,详该条。

  • 食咸哮嗽

    证名。见《医宗必读·咳嗽》。即盐哮而兼见咳嗽者。治疗用砂糖、白面、轻粉制饼服用,以催吐痰涎。参见盐哮条。

  • 肉疙瘩

    俗病名。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一种皮肤病。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又名锯痕症、肉蜈蚣、多继发于外伤、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好发于胸、背及四肢等处。皮损高突不平,逐渐

  • 邪干心痛啼

    病证名。指小儿因寒邪干心作痛而啼。《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小儿禀受虚怯,厥气上逆,痞而不散,故发心痛而啼也。”治以散寒开窍为主。用苏合香丸。

  • 同病异治

    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

  • 热痱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卷。即痱子簇集成瓣,颜色鲜红者。详痱疮条。

  • 康治本伤寒论

    《伤寒论》节编本。1卷。相传原书为我国唐代手抄卷子本,书末有“唐贞元(乙)酉岁写之”字样。因有蠹毁误脱,今仅存65条、50方。此本于十九世纪中叶在日本国发现,对研读《伤寒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存日

  • 山精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苍术二斤,黑桑椹一斗,枸杞子、地骨皮各一斤。先将桑椹取汁浸苍术晒干,后再浸再晒,依法九次,后与余药为末,炼蜜和丸,每服百丸,温开水送下。治湿痰身重而软,倦怠困弱者。

  • 华池

    ①指口。宋《太平御览》:“养生经曰:“口为华池。”②指舌下。《黄庭经注》:“舌下为华池。”

  • 颐生微论

    见删补颐生微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