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阴
即补阴。详该条。
即补阴。详该条。
《辨证录》卷十方。生甘草、大黄、金银花各一两。水煎服。治钩吻中毒。
【介绍】:宋代医家。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一带)人。家中三代世医,伯祖子充、祖子发以医名于京洛,父彦仁,医术更精。至杲则广征博引,著成《医说》一书,记录治疗多种疑难杂证的经验,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其中
【介绍】:清代医家。字皇士。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为明代名医秦昌遇(字景明)之从孙。承继家业,亦以医名。撰有《伤寒大白》(1714年刻行)一书,主张伤寒证之挟食者,消食尤为其要。另辑有《女科切要》(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产时劳伤肾气,腰无所主,败血阻滞带脉,真气内虚,外邪乘之;或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部,伤及肾经带脉所致。产伤肾气者,症见腰部隐痛,耳鸣,治宜壮腰补肾为主,方用六味地黄丸加杜
【生卒】:公元九世纪末十世纪初【介绍】:唐末五代时文学家、本草学家。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祖籍波斯。其家经营香药为业。收采海药,加以详论。撰《海药本草》6卷,已佚。
【介绍】:宋代医家。著《养生目录》一卷。
病名。由风邪入于经脉,使经气壅塞不通所致之耳聋。《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其经脉虚,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否塞不宣,故为风聋。风随气脉行于头脑,则聋而时
《类证治裁》卷八方。干姜、炙乌贼骨、桃仁各一两。为末,每服一方寸匕,酒送下,日二次。治血瘕,经行劳动感寒,留络不去,腰腹急痛者。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多由汗下太过,津血枯涸,或大病之后,元气受伤所致。其由津血焦枯所致者,症见温热或潮热,或渴或不渴;由元气亏虚所致者,则表现为困倦少力,面色青白,四肢软弱,手足厥冷。津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疠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