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属中风症状之一。《类证治裁》卷一:“唇缓舌强者,解语汤。”
指根据经脉相互交贯的理论取用健侧的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口眼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左泻右依师正,右泻左莫令斜。”其它如左牙痛取右合谷;左侧瘫痪取右侧穴位等。本
病证名。由心肺气虚,喉管翻出所致。口内吐出红虫一条,扯之不出,触之痛彻心肺。治法宜用人参浓煎服,大补其元气。上述症候颇类今之剥脱性食管炎。而当时因受条件所限,可能误认食管为喉管,故称翻喉。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目珠俱青证,乃目之白珠变青蓝色也。”即白睛青蓝,详该条。
病证名。指经期从口鼻中出血。《竹林女科证治》:“经不往下行而从口鼻中出,名曰逆经,此由过食椒姜多热之物,热伤其血,血乱上行。宜服犀角地黄汤。”参见逆经条。
①指五脏在面部分属部位。《望诊遵经》:“所谓门户者,阙庭(印堂)肺门户,目肝门户,耳肾门户,口心脾门户。”《脉经》:“病人首部,耳目口鼻有里气起,入于口者,为入门户。”②经气出入道路。《灵枢·卫气》: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证名。《素问·气厥论》:“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王冰注:“肝藏血,又主惊,故热薄之则惊而鼻中血出。”《圣济总录》用伏龙肝汤治之。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面发毒。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致吾。山东新城人。因家贫而学医。从名医刘南川学习,久而出名,曾任太医院吏目。治病根据体质强弱、地理、气候而下药,效果较好。尤其精于伤寒、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