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介绍】:见戈维城条。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籍贯不详。精通针法,善用补泻法治病。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胃实热。①指小儿胃气充盛,感受热邪,邪与气相搏,充斥阳明,则成实热。症见发热而饮水作渴,喜冷饮食。治宜清泻胃热,用泻黄散。②吐泻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小儿药证直诀》)。③小儿气血旺盛,发热引饮,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亚麻之别名,详该条。
眼的部位。白睛之俗称。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全生集》卷二。即脱疽。见该条。
薄白主表,或偏于正虚;由薄变厚,反映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舌淡红、薄白苔,见于健康人或风寒表证,舌淡白而苔薄白,主阳虚,气血两虚等。《辨舌指南》:“苔薄者,表邪初见;苔厚者,里滞已深。”
【介绍】:见吴观善条。
五脏各有阴有阳,阴阳各有盛衰之变,五火是指五脏之亢阳。《素问·解精微论》:“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张志聪注:“一水,谓太阳之水;五火,五脏之阳气也。”王冰注:“五火,谓五脏之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