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
指具有剧烈流行性、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多因时行疠气从口鼻传入所致。出《素问遗篇·刺法论》。《类证治裁》卷一:“疫为时行疠气,有大疫,有常疫。大疫沿门阖境,多发于兵荒之后,不数见。常疫则一隅数家,一家数人,症多相似。春、夏、秋三时皆有之,而夏秋为甚。其厉邪之来,皆从湿土郁蒸而发,触之成病,其后更相传染,必由口鼻吸受,流入募原。……疫为燥热毒疠,从无辛温发散之例,一切风燥辛热,皆不可犯。至于大疫,又宜斟酌司天岁气方向,不拘一辙也。”参见时疫、瘟疫、疫疠、时毒、大头瘟、绞肠瘟、疙瘩瘟、杨梅瘟等条。
指具有剧烈流行性、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多因时行疠气从口鼻传入所致。出《素问遗篇·刺法论》。《类证治裁》卷一:“疫为时行疠气,有大疫,有常疫。大疫沿门阖境,多发于兵荒之后,不数见。常疫则一隅数家,一家数人,症多相似。春、夏、秋三时皆有之,而夏秋为甚。其厉邪之来,皆从湿土郁蒸而发,触之成病,其后更相传染,必由口鼻吸受,流入募原。……疫为燥热毒疠,从无辛温发散之例,一切风燥辛热,皆不可犯。至于大疫,又宜斟酌司天岁气方向,不拘一辙也。”参见时疫、瘟疫、疫疠、时毒、大头瘟、绞肠瘟、疙瘩瘟、杨梅瘟等条。
出《本草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因情志不舒,烦劳过度,肝阴暗耗,而致肝阳上僣引起者。症见时时头晕头痛,睡眠不宁,容易激动,脉弦。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等方。肝阴偏虚者,心烦少寐,舌红少苔,宜滋养肝肾之阴,用二至丸、
【介绍】:北宋人。又名自清。本为禁军,当过道士,后改学医,善治麻风病。
见慈幼新书条。
即六腑,详该条。
经脉名。即足太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钜(《礼记·三年间》注:“大也”。)阳脉:潼外踝娄中,出郄(脚)中,上穿胀(跟),出厌中,夹(挟)脊,出于项,□头角,下颜,夹(頞),系目内廉。是动则病:潼(
综合性医书。24卷。清·翁藻编。刊于1830年。全书摘录清以前医学文献及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编而成。卷1为运气要诀、经穴图考、奇经八脉;卷2脉要、名医杂著、名医方论、医门八法、六经定法、伤寒总论等;卷
见鬼臾区条。
书名。1卷。原题葆光道人撰。书中除总论眼科外,将眼科常见病证72种以问答方式编为七十二问,除记述各病症状外,并附方药。但内容与《龙木论》中的眼科七十二证不同。解放后出版《秘传眼科龙木论》时,附录了本书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年蓬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