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疟疾

疟疾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指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称疟病。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①按临床证候分类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②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③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④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病情控制后,注意预防复发。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病革

    病势危急。《礼记·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郑玄注:“革,急也。”

  • 黑靥

    病证名。见《奇效良方》。又名倒靥、黑疮倒靥、陷伏。痘疮收靥时,外感寒邪,腠理复闭,身痛四肢微厥,痘转青紫或呈黑色者为黑靥。出痘时感受风寒或毒气弥盛,心热与外热壅郁,蒸腾不消,毒复入里;或食少腹泄,脏腑

  • 寒疮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即猫眼疮。详该条。

  • 无应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见应候条。

  • 血鼓

    一名单腹胀。鼓胀之一。《石室秘录·内伤门》:“血臌之症,其由来渐矣。或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血结不行,或风邪而血蓄不发,遂至因循时日,留在腹中,致成血臌。”《血证论·血臌》:“血臌之证,胁满,小腹胀

  • 伤寒保命集

    见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条。

  • 腰宜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阳关)旁开3寸处。主治妇人血崩,腰脊疼痛等。

  • 踯躅花油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三方。踯躅芪根四两,捣烂,用菜油一碗,炸枯去渣,加黄蜡少许,布滤候冷,青布蘸擦,日三次。功能散风止痒驱虫。治秃疮。

  • 筋惕肉瞤

    证名。指筋肉惊惕跳动。见《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汗多伤阳,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伤寒明理论》卷三:“其于筋惕肉瞤,非常常有之者,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

  • 脱颏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疡医大全》三十六卷。详颊车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