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生干地黄丸

生干地黄丸

①《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生干地黄三两,羚羊角二两,赤茯苓独活槟榔诃子皮各一两,木香三分,炙甘草半两,麦门冬一两半,桂心二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送下。治干脚气,风毒搏于脚膝,皮内干枯,脚胫渐细,骨中疼痛,时复心闷。②《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干地黄、炒当归防风、炒酸枣仁、赤茯苓、黄芪川芎、羚羊角、羌活、炙甘草、桂心各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丸,食前温酒送下。治小儿筋脉缓弱,脚膝无力,不能行步。

猜你喜欢

  • 中附上

    《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中附上,是指前臂内侧皮肤(尺肤)的中段三分一。参见上附上条。

  • 下针法

    见《针灸聚英》。即进针法,见该条。

  • 侍御医

    隋、唐时期所设的尚药局中一种官职的名称,共4名,官阶六品。专管调和宫庭药物之事,后其职位又降至从六品、正七品。

  • 二十三号中孚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红花汤,见该条。

  • 急疳

    病名。①走马牙疳的另一名称,《普济方》卷六十七:“夫急疳者,其候唇勿变青白,断肿满,脓血俱出,朽烂疼痛。颊边有赤白色,或有黑晕,即须针却恶心,不然烙之。若不早疗,死于旬日,故名急疳也。”②出《婴童百问

  • 形体

    人体身形和体质。观察身体的肥瘦、形态特征和体质强弱,对辨证论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 伏花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旋覆花之别名,详该条。

  • 滕伯祥

    【介绍】:南宋医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由于平素乐于助人,于1195~1200(庆元)年间得治小儿疳方,经认真学习而成为小儿医。

  • 水毒病

    古病名。详见水毒条。

  • 天河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又名天河水。①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天河穴,在膀膊中,从坎宫小天心处,一直到手弯曲池。清者,以我手三指,或二指,自大横纹推到曲池,以取凉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