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胃火炽盛而出现的证候。《校注医醇賸义·胃火》:“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面赤发热,玉女煎主之。”《类证治裁·火症》:“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颐肿,清胃散。”参见胃热条。
病名。出《治疔大全》。即乌茄疔。见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谷精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幼科发挥》。又名百日内嗽、乳嗽、胎嗽。指婴儿出生百日内出现的气憋、痰嗽。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郁于肺卫,聚液成痰,痰热阻肺,肺失肃降,气机逆乱所致。临床以发病急,变化快,由肺累及心肝
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一。指患疮疡兼见口渴欲饮者。《外科枢要》:“疮疡作渴若焮痛发热,便利调和者上焦热也,用竹叶石膏汤;肿痛发热大便秘涩者内脏热也,用四顺清凉饮;焮肿痛甚者热毒蕴结也,用仙方活
出《本草图经》。为沙苑子之别名,详该条。
症名。《医学心悟》:“遗屎有二证:一因脾胃虚弱,仓廪不固,肠滑而遗者。一因火性急速,逼迫而遗者。”脾虚者,宜温中固摄,用理中汤;火盛者,宜清火厚肠,用芍药甘草汤加黄连。
耳的部位。《冷庐医话》卷四:“……铜挖刺通耳底,流血不止……。”耳底,古人泛指耳窍的深部,似指今之外耳道深部及鼓膜等部分。
【介绍】:明代医家。字天相。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年轻时学儒,后改学医。先从名医汪机学习,后又去姑苏等地求师,于是精通医学。行医四十年,疗效较好。在医学理论上,推崇李杲扶元气的主张,撰有《试效集成》等
病名。《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勇疽发起股太阴若伏兔,二十五日不泻死……。”又《疡医准绳》卷三:“或问两太阳生疽如何?曰此名勇疽。亦名脑发疽、太阳疽。属足阳明胃经。状如伏鼠,寒热并作,面目浮肿。宜活命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