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濡泄

濡泄

病名。指湿盛伤脾的泄泻。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濡泻湿泻洞泄、脾虚泄。《卫生宝鉴·泄痢门》:“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夫脾为五脏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泄。法当除湿利小便也,对金饮子主之。”《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惟濡泄一症,又名洞泄,乃为湿自甚,即脾虚泄也。由土虚不能制湿,肠胃不固,湿反胜而成病,故脉迟而缓,小便不利身重,腹不痛,肠鸣漉漉,所下多水。宜四苓汤加二术、胃苓汤加草蔻。”参见洞泄、湿泻条。

猜你喜欢

  • 挤法

    推拿手法名。又名挟按法。用单手或双手,在治疗部位对称用力向当中挤压。多用于治疗腱鞘囊肿等软组织损伤的疾患。

  • 少气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呼吸微弱短促,言语无力。可由脏气虚弱或水饮内聚所致。《诸病源候论·少气候》:“所由藏气不足故也。肺主于气而通呼吸,藏气不足,则呼吸微弱而少气。胸痛少气者,水在藏府,水者

  • 失血发热

    病证名。指失血后的发热。多因阴血亏耗,虚阳偏亢或阳气郁于血分不得发越所致。《证治汇补·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不可徒事滋阴,所以有生血

  • 怒则气上

    指郁怒、暴怒所致肝气上逆或肝阳上亢的病理。肝藏血,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精神过度刺激,则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出现胸胁胀满,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甚则肝血失藏,血随气升而出现昏厥、呕血等症。《素问

  • 离合真邪论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讨论真气与邪气的离合,说明在针刺时应掌握邪气初至真邪未合的时机,而及早治疗,故名。文中还介绍了针刺的宜忌和操作方法,强调刺法必须结合天、地、四时、五行、三部九候,全面审察。

  • 拉拉狗

    见《河北药材》。为蝼蛄之别名,详该条。

  • 五皮丸

    见《中药制剂手册》。陈皮、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各75克,干姜皮37.5克。以水煎大腹皮取汁,余为末和小丸,每服9克,日二次。功能消胀利水,理脾祛湿。治脾湿胃热,痞满腹胀,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本方由《

  • 卢不远

    【介绍】:见卢复条。

  • 洗眼青皮汤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青皮、桑白皮、葳蕤各一两,大黄、玄参、栀子、青盐(后入)各五钱,竹叶一握。水煎去滓,微热淋洗患眼。治眼白睛肿起,赤碜痛痒。

  • 接骨藤

    ①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买麻藤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蘡薁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