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溺茎

溺茎

阴茎。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吊线风

    见《湖南药物志》。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 腰疼

    证名。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疼,义同痛。详腰痛条。

  • 鸠尾

    ①人体部位名。见骭条。②经穴名。代号RN15。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别名尾翳、骭。属任脉。膏之原穴。任脉之络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7寸处,仰卧,两臂上举取穴(《千金要方》)。一说脐上7.5寸(《针灸

  • 小趾次趾

    即足第四趾。又称次小趾。《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

  • 活人书括

    见伤寒类证活人书括条。

  • 下层导药

    见《白喉忌表抉微》。系治疗白喉病的一种药物分类。在“正将”中的下层导药为:郁李仁、知母、生土牛膝兜、泽泻、青宁丸。在“猛将”中为:生大黄、元明粉。在“次将”中为:车前子、灯心、连子肉。参见药将条、白喉

  • 痧胀

    病名。即痧证。又称痧气、痧秽。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痧症要略》:“痧胀者,气之闭也,火之逆也。气为毒壅,火为毒升,故胸膈作胀,头目不清。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痧气于上

  • 见肿消

    ①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白蔹之别名。②见《陕西中草药》。为金刚散之别名。③见《江苏药材志》。为鬼箭羽之别名。④见《分类草药》。为商陆之别名。⑤见《陕西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各详该条。

  • 腠理

    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分皮腠、肌腠、粗理、细理、小理、膲理等。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金匮要略

  • 调和肝胃

    和法之一。治疗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的方法。症见胁肋胀痛、胃脘胀闷疼痛、饮食减少、嗳气吞酸、呕吐或吐出酸苦水。常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吴茱萸、黄连、半夏、香附、煅瓦楞子等药。因肝邪犯胃者,重点在于泄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