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毒疮

湿毒疮

病名。是发生在下肢的一种湿疡。出《外科启玄》卷八。又名下注疮。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发于小腿足踝等处。急性者初起患部皮肤潮红,继起丘疹、水泡、瘙痒,破后黄水淋漓,浸淫成片,常对称发生,属湿热偏重;慢性者多伴有血虚,皮肤肥厚粗糙,脱屑,搔痒无度,病程迁延,属血虚风燥。急性宜清热利湿,内服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外用黄柏野菊蒲公英煎汤待冷湿敷,渗水减少后用三黄洗剂青黛散。慢性宜养血祛风,内服当归饮子或除湿胃芩汤,外用青黛膏加铜绿外搽;亦可用苦参汤药浴。相当于下肢湿疹

猜你喜欢

  • 气有余便是火

    出《丹溪心法》。阳气偏盛,呈现病理性的机能亢进,导致各种火症。如:①由于阴液不足,阳气偏盛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虚火上炎证候。②五志、七情过极,出现阳亢或气郁化火的肝火、胆火、胃火、心火等证候。

  • 紫云斑

    证名。指斑出色紫成片如云状者。属于紫斑的范围。《温疫论补注》上卷:“斑则有斑疹、桃花斑、紫云斑。”参见斑、紫斑条。

  • 保寿粹和馆

    宋代保健机构。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

  • 半生

    出《脉经》。即小产,详该条。

  • 广注素问灵枢类纂

    见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条。

  • 推拿法

    正骨八法之一。《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归处也。拿者,或两手或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适用于骨折愈合后或其它疾患所遗留的关节等处僵直者。

  • 气收

    指气机失常而主要表现为收敛闭郁,不能正常宣发舒布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多因感受外寒或里寒过盛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

  • 宗令祺

    【介绍】:宋代医家。撰《新广药对》3卷,已佚。

  • 胫阴痈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黄鳅痈。见该条。

  • 沈唇

    病名。又名茧唇、紧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沈唇。”亦见于《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八“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