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证名。出《灵枢·五味》。又称口渴。①指自觉口咽干燥之证。多因肺胃有热,津耗血少所致。也可因水湿、痰饮、瘀血阻滞,或脾虚不运,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使津液不能上承而致肺胃有热者,渴喜冷饮,便秘溺赤,苔黄脉数。治宜清热泻火。选用麦门冬饮子、白虎汤、承气汤等。津液亏耗者,咽干口燥,烦热升火,舌干少津。治宜养阴生津。用六味地黄丸、增液汤、五汁饮等,热恋伤阴者,可用连梅汤。血虚者,多见于大失血及产后,头晕目花,面白唇淡,舌质淡,脉芤。治宜补血益气,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水湿停留者,渴不欲饮,胸闷纳呆,腹胀肢肿,小便不利,苔腻脉濡。治宜祛湿利水,用胃苓汤、五皮饮等;痰饮内停者,口渴胸闷,短气,吐痰涎,心下悸,或呕吐、反胃等。治宜温阳化饮,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半夏茯苓汤等。瘀血内阻者,口渴而但欲嗽水不欲咽,唇萎,唇紫,脉涩。治宜活血祛瘀。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脾虚不运者,口渴而稍饮即止,或喜热饮,四肢困倦,脉弱无力。治宜健运。用七味白术散、春泽汤等;肾阳虚衰者,口渴欲饮,饮一、二口即厌,或水入即吐出,恶寒肢冷,嗜卧,脉细。治宜温阳补肾。用金匮肾气丸、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等。口渴频饮,多食多尿者,为消渴病,详该条。②指口咽干燥而欲饮之症。《景岳全书·传忠录》:“凡病人问其渴否,则曰口渴。问其欲汤水否,则曰不欲……此口干也,非口渴也。”参见口干条。

猜你喜欢

  • 痞积

    病证名。指过食生冷油腻所致的痞块。《医林绳墨·痞块》:“有因好食生冷油腻而食所得者,名曰痞积。”证见胸中满闷,膈塞不通等。参见痞条。

  • 口鼻出血

    证名。指血从口鼻涌溢而出。多因热盛迫血妄行,或血脉脏器受损所致。《杂病广要·诸血病》:“口鼻出血,是肺胃上脘有损破。”《世医得效方·失血》:“口鼻出血不止,名脑衄。”本症可见于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扩张

  • 蛊注痢

    病名。①指痢疾如蛊注,下脓血瘀浊杂物者。又称蛊疰痢、蛊注毒痢、虫疰痢、蛊痢。《诸病源候论·蛊注痢候》:“虫注积候,此由岁时寒暑不调,则有湿毒之气伤人,……毒气侵蚀于藏府,如病蛊注之家,痢血杂脓,瘀黑有

  • 鼻茎

    即鼻柱。详该条。

  • 按诊

    即触诊。详该条。

  • 五枢

    经穴名。代号GB2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位于腹侧,髂前上棘前方0.5寸,约与关元穴相平处。一说“在带脉直下二寸。”(《针灸集成》)。布有髂腹下神经和旋髂浅、深动、静脉。

  • 火炎肺胃喘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 金菊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万寿菊之别名,详该条。

  • 周溥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好学,后因体弱而学医,给人治病多有效验,求治的病人很多,对病人赠送礼品一概谢绝。他反对泥守官定的局方,曾为初学医的人编有用药歌诀若干首,在当地有

  • 何鸿舫

    【生卒】:1821~1889【介绍】:清医家。原名昌治,后改长治,一字补之,晚号横泖病鸿。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世业医,已历二十四代。名医何其伟第三子。承家学精于医,并工诗能画,擅书法。其地多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