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泽兰二两六铢,当归、甘草各一两十八铢,川芎、柏子仁、防风、茯苓各一两,白芷、川椒、藁本、细辛、白术、桂心、芜荑、人参、食茱萸、厚朴各十八铢,石膏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介绍】:三国时期吴国医生。兼通道术,是东晋著名科学家、医学家葛洪的老师。
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五色俱下、带下五色。指从阴道流出杂色秽浊的液体。多因湿热蕴结下焦,积瘀成毒,损伤冲任带脉所致。症见五色秽浊之液从阴道流出,或有恶臭气味,绵绵不断。治疗见湿毒带下条。临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三。即井疽。见该条。
即玉门。出《脉经》。指已婚妇女而未经产的阴道外口。参见玉门条。
【生卒】:十五世纪初【介绍】:明代民间著名医生。大河(今江苏淮安)人。精于外科,子孙共六代都是外科医生,当时称为“大河外科”。并有《大河外科》一书传世。
病名。即血痹。《太平圣惠方》卷十九:“夫风血痹者,由体虚之人,阴邪入于血经故也。若阴邪入于血经而为痹,故为风血痹也。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皆由优乐之人,骨弱肌肤充盛,因疲劳汗出,肤腠易开,为风邪所侵故
书名。①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年的帛画,是迄今我国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连在一起。画高40厘米。上有四十四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象,分上下四层,每层绘有1
①指病情突变,阴阳相离,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及其证候。《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临证指南医案·脱》徐灵胎评语:“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