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开,祛表里之邪;提,升清气。属解表清里法。适用于外有表证而里热也盛的病证。如病人原有表证,过早服泻下药,致病邪下陷导致热泻,同时并见身热、口渴、喘而汗出等症。处方中解表药与清里药同用,如葛根黄芩黄连汤
见医学便览条。
指神气的耗散与恢复。《灵枢·九针十二原》:“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
证名。指眼睛闭着不想睁开的症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病眩掉目瞑。”多由精气不足,或邪热内盛所致,可见于热病心烦、眩晕等病证。亦可见于病危之时,《难经·二十四难》:“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
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即荣卫返魂汤,见该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寒其邪抑遏而致壮热搐搦的证候,详搐条。
名词。出《医心方》。即阴道穹窿。
乳母因寒哺乳,令儿致病。因母形寒饮冷,乳气虚寒,儿饮其寒乳,导致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故其症腹泻奶片不化,或便青而啼(《证治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