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

又称针注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局部注射麻醉药物者,则称穴位封闭疗法。是指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入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兼备针刺和注射药物的作用。临床操作时,在选取的穴位上,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当进针得气后,即可缓慢推入药液。一般说来,凡适合于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大多可据情选取。常用的有葡萄糖、各种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菌素等药物。通常用量均小于该药物的常规剂量,头面和耳部穴位须更为减少。施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必要时,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还应避免将药液注入关节腔内或刺伤内脏。本法适应范围很广,常用于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痛,软组织损伤,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高血压,肝炎,消化性溃疡及神经衰弱等。

猜你喜欢

  • 送服

    煎服法之一。即送下。服丸剂或散剂时须用汤水送服。一般多用温开水。有时可随病情需要配用他药煎汤送下,以助药力。如须温行用生姜汤;疏风用薄荷汤;清头目用菊花汤;滋补或下行用淡盐汤;祛瘀活血用白酒等。

  • 细辛汤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细辛、防风、茺蔚子、知母、大黄、桔梗、羚羊角、玄参。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食后服。治眉毛倒睫,症见眼胞作肿,泪出痛痒,羞明怕日,赤涩难开,肉刺睛珠,渐生翳膜。②《审视瑶函》卷三

  • 痰涎壅滞

    病证名。见《婴童百问》。痰涎壅滞,烦闷颊赤,口干烦渴,项颈结热者。宜清凉饮子(大黄、连翘、芍药、羌活、当归、防风、甘草、山栀仁)。心脾壅热多涎者,用牛蒡子散(牛蒡子、栀子仁、甘草、川芒硝、郁金、枳壳)

  • 孕妇背痛

    病证名。赵献可《邯郸遗稿》:“孕妇背痛者,气所滞也,宜紫苏饮。”

  • 丁子香

    见《齐民要术》。为丁香之别名,详该条。

  • 瞳仁焦小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 水谷泻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水谷利。指小儿食物不化,与水液杂下的腹泻。多因脾胃素虚,饮食不慎,以致食物不消化而成。《小儿药证直诀》:“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若其症伴有

  • 失明

    证名。见《千金翼方》卷十一。指视力丧失,盲无所见。详目盲条。

  • 黄胖病

    见《医学正传》。即钩虫病。详该条。

  • 洪天锡

    【生卒】:十八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吉人。鸳湖(今浙江嘉兴县南)人。对吴又可的《温疫论》一书加以注释而成《补注温疫论》(1784年刻行)。